卓育英才:为了给女儿“出头”,把4岁男童甩飞数米:别让你的“护犊子”,把孩子推向深渊!

当你看到孩子被欺负了,会怎么做?
有人说:动物尚且知道保护幼崽,为人父母,肯定也会在第一时间保护孩子。
但冲动下的“保护”,总是令人恐惧。
这几天,一成年男人殴打四岁男童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众怒。
画面中,一名男童被一男子单手粗暴的提了起来,然后直接狠狠的甩了出去,飞出去有好几米!
https://p4.itc.cn/images01/20200915/2b5c8ce7b058458f97f2826e6f94b0da.gif
然后男子又拉出了另外一名女孩,淡定的离开了现场。
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虽然整个过程不到十秒,但我依然既心疼又气愤!
那么这个男子和男童是什么关系呢?是父亲在教育孩子?
当然不是!
那么这个体魄强劲的男子为什么要对一个孩童下如此的狠手呢?
事后,面对民警询问,我们才知道原因。
原来,该男子是那位女孩的父亲,因为看到男童在玩耍中抢了自己女儿手中的玩具,于是怒火中烧,赶来替女儿“出气”。
对此,网友们十分愤慨:爱是孩子的保护伞,但暴力不是。
是的,孩子与孩子之间互抢玩具很正常,只要和孩子们及时沟通一般都会解决,并且孩子们也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解决方式。
所以,暴力威胁,无疑是最糟糕的一种。
01
你的暴力,孩子正在学习
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谋深远。
当爱变成了暴力,那么,这份爱便会把孩子推向万丈深渊。
它将一步一步腐蚀孩子的血骨和灵魂,使其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万物唯我独尊的劣性人格。
去年,有这样一位妈妈,她的所作所为,同样让很多人非常气愤。
在小区里面,她家的孩子正在和一群小朋友在小区里面玩耍。
这位孩子跑着的时候,不小心摔倒磕到了脑袋。
摔倒后,孩子就哭着独自回家了。
可是没过多久,孩子的妈妈气冲冲的从楼里快步走了下来,边走边指着玩耍的几个小朋友。
看样子,是在问她家孩子是谁欺负了他。
随后,孩子的妈妈跑到了几个小朋友身边,用脚将其中一个小朋友踹倒在地。
可能还觉得不解气,又多次对着倒地的小朋友拳打脚踢,发泄完之后,拉着孩子扬长而去。
隔着屏幕,都让人心惊肉跳,这必然会引起大家的愤慨:
“孩子之间打架算不懂事,大人打孩子必须拘留,侵犯未成年人权益。”
“小孩子的事情不应该让小朋友自己解决吗?”
“言传身教,以后她家孩子该有怎样的思维方式和态度再处理这件事情?这家长也是没谁了!”
妈妈怕自己的宝贝被欺负,急于出头,能理解。
但一个成年人对小朋友动粗,简直是自私、粗暴、冷酷,难道别人家的孩子就可以随便打骂吗?
父母的过度保护和粗暴介入,不仅剥夺了孩子发展社交能力的机会,也让孩子觉得“拳头”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做法。
从小见证暴力的孩子,也会迷恋暴力。
02
事事替孩子出头,其实是在害他
去年上海迪士尼以一种另类的方式上了微博热搜。
表演散场时,一名年轻女孩被一个8岁小男孩摸了屁股。
女孩当然不高兴,说了男孩几句。当时,男孩的妈妈和家人也在。
按照正常的逻辑,这时应该教育孩子让他道歉,事情也就过去了。
结果男孩妈妈直接爆粗口:
“小孩摸你屁股怎么了?你屁股没被人摸过?”
“你长这个样,还摸你屁股?”
随后,这位妈妈集合两位家人围住年轻女孩,进行身体上的攻击。
http://p5.itc.cn/images01/20200915/8217385881874da0afb301d69ab05eee.gif
是不是觉得很诧异?
其实一点儿也不,因为有很多父母就是这样“爱”小孩的。
他们认为,对孩子的“爱”,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让他受委屈,甚至因此可以不分对错。
事事替孩子出头,只能是害了他。
毁掉之处在于,孩子做错了事情,身为父母者应该施加正向的引导,却做了完全错误的示范。
最可悲的是,这位孩子的妈妈完全不觉得自己有错,她们会觉得这才是“母爱”!
完全可以设想,家人如此作为之后,孩子会建立怎样的价值观:
要么就觉得,我不管做了什么,我都是对的;
要么就觉得,即便我做了错事也不用怕,家人会护着我。
但不管是哪一种,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你自认为为孩子出的头,将会成为他们的祸,后患无穷。
03
有智慧的父母,都站在孩子身后
有句话说,父母的态度,决定孩子的路。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冲突和处理冲突是永恒的主题。
与其凡事挡在孩子前面,不如给孩子自我保护的铠甲,和突破困局的力量。
有一天,我去朋友家做客,和我聊起了她家孩子被人欺负的事情。
当天朋友发现了儿子的异常,便上前耐心地询问,孩子支支吾吾的告诉妈妈,他被同学欺负了,而他没有还手。
“那你为什么没有打他?”朋友问。
“他力气比我大,我怕打不过他。”孩子有些怯懦地回答。
“宝贝,你这样做是对的啊,说明你在思考之后,选择了更能保护自己的方式。”
“妈妈,你不会觉得我很懦弱吗?”孩子问道。
“懦弱不是靠拳头来衡量的,和别人打架不是更好的解决方式,只是匹夫之勇。当然我们也不能退缩。”朋友认真地对儿子说。
http://p1.itc.cn/images01/20200915/50a691f4bacb46729c37efa06da73ca5.jpeg
随后在朋友的引导下,孩子决定明天和妈妈一起告诉老师,跟男孩家长沟通来解决这个问题。
同是孩子的妈妈,那一刻我很佩服这位朋友。
她那么认真地倾听了儿子内心真实的想法,解开了孩子内心的疑虑,也引导孩子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被打”不可避免,了解孩子的内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并积极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比简单地告诉孩子“他打你,你也打他”或者“打人是不对的,他打人,你不能打”要好的多。
通过这件事,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
父母要做的就是教给孩子自行处理的方法:
比如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是给他一次机会,告诉父母或老师,还是要怎么处理。
家长也要尽量让孩子独立地面对困难:
我们要意识到,那种对孩子过分疼爱的态度,对孩子其实是一种心灵的伤害,让孩子难以长大。
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总是出面的话,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熟。
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支持让他拥有了足够的安全感,还有承担责任的勇气,还有保护自己的决心。
好的教育,不是父母帮孩子“出头”,而是站在孩子身后,引导他自己完成很多事。
这样,等到哪天,需要孩子自己面对困难与挫折,他才不至于手足无措。
至于怎么做,很简单,尽量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独自承担他的人生,少替孩子“出头”。
为人父母对孩子最大爱,就是让孩子拥有不打人的教养,但更要有不被欺负的气场。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