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育英才|13岁男孩躺着玩手机,险些丧命:原来“放纵”威力,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可怕!

国内疫情已接近尾声,是值得我们高兴的事情。但我想问的是,这段时间,孩子在家里过的是不是很自在?
确实,享受舒适是人的本能,但是本能不是技能。为人父母,更不应该放纵孩子的本能。西安男孩磊磊,仅仅13岁就双下肢静脉血栓!
肢静脉血栓会顺着血流往上走,然后走到了肺动脉,如果堵在主干,它就会引起肺栓塞,致死性的肺栓塞往往来得非常快。
是的,静脉血栓一旦出现,有随时致命的危险。
可是,一般老年人、术后长期卧床不动的人群才容易得这种病,磊磊小小年纪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家这几个月,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除了吃饭、上厕所,就是躺着玩手机,或者坐着玩电脑。父母磊磊这样本来也很生气,可孩子就是不听,最后也就不再管他了。
的确,孩子的任性,全然来自于家长的放纵。我相信,在家的这几个月,磊磊并不是个例。大多数的都如同他一样,把时间不是浪费在沙发上玩手机、iPad,就是坐在电脑跟前玩游戏,或者睡懒觉。这让我想起了《精进》里的一段话:这个世界上多的是短平快、付出马上就有回报的立竿见影的事,也多的是需要长期投入、靠矢志不渝的坚持才有大成的事,只不过,对前一种人们常常趋之若鹜,对后一种人们却避之唯恐不及。孩子,尤其是这样,没人监管、没人逼迫的话,他会很容易放弃需要长期投入的事,选择最简单、最快乐、同时也是最放纵的方式。
即使如同郎朗这般的“钢琴天才”,但通过父亲的“逼迫”,才能日复一日的坚持下来。朗朗的父亲郎国任在《我和朗朗30年》中讲述了儿子练琴的艰辛:“2岁开始学琴,每天练习至少8个小时。”可对此,郎朗却很淡定:“有些能力的确是天生的,但是天赋并不意味着你会通过更少的努力获得更大的成就。”“人生是一步一步来的,走了这一步才有下一步。”“如果没有我爸,肯定没有今天的我。”可曾经,年少的郎朗也无比讨厌父亲的严苛。年少时期的郎朗,每天必须保证在近6个小时的练琴时间。除此之外,在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还会加倍练习,每天的时间几乎全部被钢琴占据。尽管年少时受了这么多苦,郎朗如今却无比感谢他的父亲! 是的,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正是因为他们缺乏自律性,很难坚持去做一件事情。
有时候正是因为父母的“逼迫”,激发了孩子内心的潜能,使得孩子跳出了舒适区,在找到了自己长处所在的同时,也完成了对自我的挑战。可是,如果有父母在教育上偷了懒,将来都会变成深深的遗憾。比如,电视剧《家有儿女》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刘梅:“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刘星:“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你也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培养我、教育我,从小您就逼着我学呀......”刘星说完,妈妈顿时语塞。 相信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和刘星一样,有过退缩,有过放弃。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积年累月,风雨无阻的去上课,别说是孩子,就是每天接送孩子的父母都会烦。可是,如果我们轻易地让孩子产生了惰性,孩子很可能会在将来后悔,当初的自己为什么没能咬咬牙坚持下去。我们也会自责内疚,为什么当初没有狠下心来逼孩子一把?有这样一句话,希望各位父母认真读给自己,也读给孩子听听:人生最可怕的不是你碌碌无为,而是你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最可怕的不是你不努力,而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告诉孩子,优秀的人,并非优秀才自律,而是自律了才优秀。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人父母一定要在该“狠”的时候,就一定要狠。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进步,才能变得更加优秀。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此时不自律,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