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育英才:6岁女孩距离死神仅2厘米,却不敢告诉父母!这就是我从不打骂孩子的真相......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这是绝大部分人信奉的真理。
她小小年纪,竟然能咬牙强忍一整天,这是连大人都无法忍耐的!难道爸妈的责备比钢针刺进身体还可怕吗?这还不是偶然现象,类似事件还有很多。19年1月,13岁女孩在睡觉时发现卧室冒烟,害怕被父母批评,选择关上卧室门,到客厅继续睡觉,最终另一间房的父母闻到异味发现家中失火才报警,幸好无人员伤亡。 还有一个9岁男孩在短时间内多次被小狗抓伤,由于害怕家人的责骂,没有告诉任何人。这一次他又被小狗舔了受伤的手指,当然这一次也没有告诉家人,最终他因为狂犬病去世。 难过之余,我不禁在想:
是什么导致这些孩子宁愿忍受伤口的痛,也不想告诉爸妈?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但不得不说,是身为父母的我们呀。父母以为“爱之深,责之切”,习惯用责备来表达关爱,用打骂来纠正孩子的错误。的确,责备、打骂孩子是可以让他安静下来,或者变得乖巧听话,能解决掉眼前的一些小问题。可有些孩子因为父母的责备,安全感受到了伤害,不再信任父母,在情感上强行和父母中断了连接,和父母拉开了距离,心中开始怀疑“我做错了事,还能告诉父母吗?”所以当他受伤时,便会对父母关上求助的大门,宁愿独自承受一切,也不愿在心里多挨一刀。就像德国经典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里的那只小企鹅。它被父母的责备吓得魂飞魄散,内心充满恐惧与不安全感,虽然想张口说话,表达心声和需要,但又担心没有人听。久而久之,只能以沉默寡言来回避伤害。 对于父母而言,责备或许只是1分钟的事情,但对孩子而言,它就像软刀子伤人,不会流血,却很痛。
有家长或许会问:不去责备、不打不骂,那孩子要怎么管教?其实,不打不骂,不代表孩子犯错不惩罚,我们需要改变以下几点:1、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做河东狮吼有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往往大声呵斥,以求教育好孩子。其实,这是不可取的行为。情绪在亲子关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父母的良好情绪状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为顺利。所以,想教育好孩子,父母首先要调整自己的一些负面情绪,如生气、失望、厌烦,等等。等你的怒气平复了,再回到孩子身边,和孩子继续沟通交流。2、运用正确措词,不要随意贴标签孩子毕竟是孩子,年龄越小,对家长的说法越易于认同,他们并不容易分辨家长说的是不是客观、公正。不要用诸如“胆小、小气、笨、死不悔改”类的负面词语来形容孩子。给孩子“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3、理解孩子,包容他的错误
如果孩子犯错后,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严厉自问,而是明确告诉他这是不对的。然后询问他,错误事情的原因,表示可以理解,但不认同他的做法。最后引导孩子,让他自己说出哪里做错了。整个过程要用和善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错误。谁愿意一边被骂或者被打,还一边自我反省呢?4、勇于向孩子道歉,建立信任据统计,全国将近90%的家长都曾经吼过孩子。不可否认,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很容易情绪激动。如果伤害已造成,请及时放下身段和孩子道歉,并告诉他:“不管怎么样,我都爱你。”只有这样做孩子就会更加的信任父母,也会对父母的教育心悦诚服。勇于道歉的父母,不仅能收获温馨的亲子关系,还能教会孩子承担与尊重。孩子成长的路上难免受伤犯错,请多一点爱与宽容,不要以爱的名义去伤害,让责备寒了孩子的心。愿我们都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打骂,让孩子在温柔与爱的包围中,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