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育英才:“难道内向就是一种罪吗?”原来我们,都欠内向孩子一个道歉

前两天和几位朋友一起逛街,在聊天过程中,我们聊到了一个人的性格对以后的人生有多大的帮助这个话题。
当时我们各抒己见,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可一位朋友突然倾诉自己因为性格内向而遭受的压力:
我性格内向又有点慢热,我对不熟悉的人很少能像别人一样“自来熟”。
但我的亲戚们把我视作病态,不知怎么了,我竟然背负上一个“傻”的头衔,说我在大城市待傻了,每次提到我首先就会说我不爱说话。
他们的话给的感觉就是,我一个人在外边不能存活一样,难道内向就是一种罪吗?
现在我也已经习惯了,我不指望他们能理解我,我只希望他们能积点口德。
字里行间,全都是不被理解的委屈和无奈。但其实,这样的场景发生在很多家庭里面。
许多父母长久以来的思维惯性就是:“内向对以后的人生发展很不利,你一定要改变。”
于是,孩子不得不面对本不应承受的指责,甚至被逼迫着违背本心去改变。
前几天几个朋友带着孩子一起小聚。有一位朋友家女儿十三岁了,长得特别漂亮,看起来性格有点内向,妈妈介绍她和大家打招呼的时候。
小姑娘躲在妈妈后边羞涩地对着大家一笑,不太爱说话。
几个孩子一起疯跑打闹的时候,朋友家女儿也就只是站在旁边笑笑,偶尔和小伙伴们点一下头。
我看到这位孩子挺“孤独”的,然后就过去陪她聊聊天。
我拿了很多好吃的零食递给她,她冲我笑了笑说:“谢谢阿姨。”
我坐到她身边后,就问她:“你怎么不去和他们玩呢?自己在这多无聊呀。”
当时孩子看着没有说话,但我能够感受到,她迷茫的眼神里,充满着窘迫,也许对她来说,融入新的群体太难了。
然后我就和她聊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聊着聊着我们也就熟了起来,孩子也跟我讲了她遇到的难题:
原来孩子从小性格就很内向,爸爸妈妈总觉得她社交能力要提高。
所以家里来客人的时候,爸妈为了让孩子显示有礼貌,她只好每次都站在门口微笑着和客人说,阿姨好、叔叔好;客人走的时候要说阿姨再见、叔叔再见......
然后大家会夸孩子有礼貌。可他们哪知道孩子有多煎熬,她都恨不得快速说完拨腿就跑。
孩子觉得父母这样逼我,让她觉得很累。好像不爱说话就没出息一样……
和孩子的父母一样,很多人觉得,内向是一种缺陷,但事实上,内向只是性格的一种,他们和外向者一样,都是值得欣赏和赞扬的。
因为,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我的同事中,有一位很内向的女孩。平时休息时间,大家热闹地嬉笑时,她一直是在一个角落里,心无旁骛地安静处理自己的事。
有一次,我好奇问她:“业余时间都在干嘛。”她回答说:“看电影,敲代码,发呆。”
我追问:“一个人难道不会无聊吗?”她一愣,然后摇摇头:“一个人的时候,更自在。”
虽然不是很合群的个性,但有很稳重的内心,多复杂的代码,都能完成。
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内向的人只顺从自己的内心,钻研自己向往的领域,无关乎他人,不在乎世俗。
其实他们仅仅是选择了一种让他们舒服的生活方式,而已。
外向和内向,终究只是性格特征,就如下面这句话所说:
性格外向的人像是灯塔,将他们的光射向四方。而性格内向的人更像是灯笼,在自己的内部发光。
二者只是发光的方向不同,但光芒却是一样耀眼。
如果你的孩子也是一个内向的人,请不要逼迫他们,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就好了。
如果你恰好是一个内向的人,我想,对你来说:最好的成长,一定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愿每个内向的孩子都能被温柔地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