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育英才|11岁孩子自驾上高速:父母的“视而不见”,促使孩子走向极端

标签:
家庭教育教育亲子沟通青春期教育育儿 |
10月21日上午,常州高速交警接到指挥中心缉查布控指令,一名10岁的男孩开车进入了沪蓉高速芳茂山服务区北区。
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展开搜索,找到了当事车辆。
在和民警的交流中,男孩还谎称自己已经20岁,驾驶证丢在家里没带。经过民警再三询问,他才承认今年11虚岁。
原来孩子的考试成绩滑坡严重,加上生活中不注意卫生,20号上午孩子的父亲忍不住打了他一顿。
孩子被打后越想越气,一觉睡醒就制订了逃跑计划,打算回老家和爷爷奶奶生活,才会发生上述事件。
我现在想想都后怕,万一出点事,那就是后悔一辈子。
我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会这么决然的选择离家出走,在外人看来,不就是爸爸说了几句,不听话打了几下,就这么不懂事?这不管更不得了了!
其实,孩子叛逆背后的心理动机是无助,无助是核心,他有着一大堆无助的情感问题,但是得不到来自父母的回应。
翻看旧闻,这样的事件时常发生,无不在揭示这样一个现象: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时,“看不见”孩子真实的存在。
在综艺《放学后》中,三年级男生岳骏熙成绩优异,然而主管爸爸对他的要求非常高,甚至不顾骏熙的情绪,只要求儿子服从他的指令。
在骏熙的生日宴上,一个同学想要他的生日礼物,骏熙不愿意就跟他争执起来,爸爸却教育他应该把玩具让给同学玩,骏熙只好躲到房间里生闷气。
弟弟撕了骏熙的作业本,骏熙责问弟弟的时候,爸爸居然还以“你大我先说你”为由,教育骏熙不应该批评弟弟。
我们总是忽略孩子的情绪,总自以为是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看不见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父母看不见孩子的情绪和感受,难过了,父母都没有察觉,或者认为无关紧要,孩子得不到及时的肯定与回应,亲子之间爱与信任的连接就中断了。
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很多父母像无头苍蝇一样:
哭什么哭,你别哭行不行......
别管他,让他自己哭去吧,一会自己就不哭了
你是哥哥,怎么就不能让这点弟弟呢?
绝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爱孩子的,这不容置疑。
可是,在孩子的眼里,这些以爱为名说出的话语,着急之时的情绪发泄,何尝不是无意、无心却又彻底、难忘的痛苦和伤害?
其实父母的每一句话都没错,但是孩子听了就是会觉得孤独、难过。情感得不到共鸣,孩子与父母就像两个平行时空,永远都不会交集。
没有哪一个孩子生来就是与“不良行为”为伴的,所有行为的背后,其实都藏着孩子未被满足的需求,希望被家长看到和理解。
只有当真实感受被确认,接纳时,孩子才会产生幸福的存在感。
之前看到一则短片,讲的就是一位父亲怎样疏导在闹情绪中的孩子,并且教孩子如何合理控制情绪。
孩子因为父亲开了个过分的玩笑而生气,父亲首先为孩子解释生气是正常的,不需要压抑情绪。
父亲教孩子接纳并尊重情绪,学会放手。
接着让孩子明白,即使有这些负面情绪,爸爸妈妈还是深爱你的,并保护你的。
告诉孩子,不喜欢的事要说学会说出来,父母知道了孩子的界限,下次才不会再乱施加压力。
最后,提出发泄情绪的建议,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权。
有人说,当孩子情绪波动时,愚蠢的父母责备孩子,聪明的父母关爱孩子。
当孩子感觉委屈时,父母要及时感知到他的情绪,让他的情绪得到释放,这样才能让孩子形成健康、乐观的人格。
作为父母,不要总想着以过来人的经验去指导孩子的人生,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因为你永远不比孩子更知道什么对他来说是最好的。
父母最大的智慧,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完整、需要被尊重的人看待,看见孩子,用他真正需要的方式爱他。
多接纳他,理解他,抱抱他,爱他。
你会更平和,更笃定,育儿生活会更快乐,更享受,孩子也会更快乐健康地成长。
话里有温暖,一举一动都是爱的家,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