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育英才:“我相信我的孩子”无论犯了多大错,我们共同面对

昨天晚上吃完饭后,带着儿子去遛弯,中途走到一个超市时看到一位大人在训斥小孩:
怎么就不是你拿的,我明明就放在这的,这期间就你一个小孩过来,没有其他人!
那位孩子又生气又委屈,不知哪里来的勇气,怼了他一句:“我没有拿,不是我拿的。”
原来这位大人是这家超市的老板,怀疑这位小孩偷拿了超市的东西。
这么一说老板更来气,她让孩子打电话把家长叫来,把经过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遍。
孩子父亲听完,转过头来,很平静地问他:“是不是你拿的?。”
孩子看到父亲后,可能觉得有了依靠,顿时哭了出来,委屈的摇摇头表示不是。
父亲扭头坚定的对老板说:
我相信我的孩子。这中间肯定有什么误会,请你们先查清楚。如果是我孩子的问题,我愿意双倍赔偿你。
如果是你的问题,你必须向我家孩子郑重道歉!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在这时候,一句“我相信我的孩子”,对他不知道有多么重要!
过了几分钟,老板娘回来了,问丈夫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了解事情的经过后,老板娘跟老板说:
哎!这都是误会,是我拿走的,我刚进来的时候发现收银台有一百块钱就顺手拿走了,你在里面摆货就没有告诉你,我拿走后就出去了,正好也碰到了这个孩子,也就几秒的时间差,就出现这么大的误会,真是对不起!
了解到真相后,这两位夫妻连连给孩子道歉,临走的时候还给了孩子很多零食以求补偿。
其实孩子幸运的不是冤案被解开,也不是到手的零食,而是有这样的父亲,因为他传达给孩子的是:我和你共同面对问题。
和你孩子共同面对,意味着我陪着你,我相信你,着不管你面对多大的困难,多少的流言蜚语,我和你共同面对。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这样的力量。
对于孩子来说,这种信任不仅是爱,是安全感,更是成长路上的底气。
看到这里的家长可能心里有一些疑虑,这位孩子是被冤枉了,难道我的孩子真的犯错了,也要共同面对,不去批评?这不是溺爱吗?
其实和孩子站在一边,不是溺爱。
孩子犯错,你可以批评,可以惩罚,但是一定要他知道,你是一如既往地爱他支持他的,是他最强大的支撑。
之前一则新闻引发了家长广泛关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在新华书店“顺走”了四本漫画书。
第二天凌晨,书店还没开门,孩子的家长写下道歉信和全部书款40元钱,从门缝里塞进书店,纸条上写着:
你好!由于我教子无方,(儿子)在你店里拿了四本(漫)画书。
贵店门没开,本应本人带上儿子亲自来道歉,没开门,我给你(把钱)放里面。对不起。
孩子犯了错、闯了祸不可怕,爸爸妈妈可以陪他一起去面对、去承担。
有了父母的爱和信任,孩子才能打败问题,而不是被问题打败。
我相信这件事对孩子来说,也会是成长中的重要一课。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预览量达到八百多万,将近三千人回复:#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不愿再跟家长沟通?#
有几个高赞回答结果都很一致,那就是信任。并且写上了自己的经历:
小时候没有零花钱,每天早餐找零的几毛钱存下来,存好久,买一本自己喜欢的漂亮本子,然后跟我妈分享:你看我的新本子好看吗?
我妈第一句话:你哪来的钱?
多几次这样的情景,我就不再跟我妈分享任何这方面的喜悦了。
高一时,一天晚上我们一家在吃饭,我还在吃着,我妈先吃完,然后就不知道怎么的拿起了电话,给我们班主任打电话。
然后我就听到了这样的话 我妈:“喂,是x老师吗?我是xx的妈妈。我想了解下,我儿子说现在学校不布置作业了,对吗?”
我当时整个人都愣住了,因为我从没有说过这种话!
我妈挂了电话,跟我说:“我就是想了解下你现在有什么作业。”
当孩子找父母分享喜悦的时候,得到的不是父母的快乐,而是父母不问事理的猜忌与质疑。
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信任支持的时候,父母却没有选择相信孩子。
于是,孩子不但闭上了嘴巴,也关上了耳朵,因为信任是相互的,他们选择不再相信。
作为父母,相信孩子、信任孩子才是给他最好的礼物。
很多持续从父母那里获得信任的孩子,看待命运也会是积极的:我很好,我能做到。
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正面催眠,它帮助孩子更好地长大,成为一个乐观积极、无畏挑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