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育英才:要想拥有“别人家的孩子”,请先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标签:
家庭教育教育亲子沟通青春期教育育儿 |
前段时间,黄磊的妻子孙莉在微博晒出一组照片。
黄多多在2019新加坡国际西洋乐大赛中包揽了钢琴独奏、钢琴四手联弹、小提琴独奏,共五个一等奖!
让我们回顾下黄多多历年的成果:
八岁,就已经翻译书了,现在已经翻译到第三本了
十岁,黄多多就开始给《小王子》、《圆梦巨人》、《冰川时代2》等英文动画电影配音,和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同台交流,也是丝毫不露怯
十二岁,赖导演邀请多多来出演自己的一部话剧中的水儿一角
虽然拿奖的是黄多多,我却看出了孙莉的不容易。
我们都知道练琴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没几个孩子愿意练琴,黄多多也是......
记得在之前的节目里,孙莉透露过因为练琴这事,和孩子动手的事情。
孙莉说有段时间黄多多逆反,她想给多多做示范,多多就不愿意让孙莉碰她的琴。
那天多多又跟妈妈对着干,孙莉一着急就抓了黄多多一下,说你给我听着,黄多多就哭了,还过去抓孙莉。
一个称职的陪练还不能光靠强迫,还要想办法去提高孩子自己的兴趣,引导她自己喜欢上这件事。
可见她妈妈孙莉付出了多少,每天练琴的是黄多多,每天陪练的是孙莉。
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他们孩子的出生地就在罗马,比不了呀!
我想这是大多数家长的看法。
其实明星小孩和家境普通出来的孩子没什么不同。
前几天在微博上讨论最热的话题无疑是高考成绩,各地的高考状元的学习历程,成了各位家长茶余饭后的议题。
之前上过《诗词大会》的女孩武亦姝,以理科总分613分的成绩位列上海考生第65名,被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录取,即将入驻九字班。
有才情,有颜值,“生女当如武亦姝”成了家长的口头禅。
然而武亦姝的妈妈却说:
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寻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母亲看着眼前双膝跪地的儿子,双手抱着孩子哭了起来。
这位考完试下跪的学生叫王恒杰,考了635分,超出一本线139分。
后来我们得知:
为了孩子更好的学习环境,妈妈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接下来的两年里,在学校附近租房、专心陪读、照顾。
来自广西省南宁市的杨晨煜,高考广西省理工科最高分,总分数达到了730分。
直到看到杨妈妈接受采访时一段轻描淡写的话,才知道差的是什么:
一定要在孩子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监督养成习惯
监督的过程很痛苦,你得时时刻刻监督着他,留意着他,但定型以后,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每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有父母孜孜不倦的努力。
父母的教育里,藏着孩子的未来。孩子最大的命运,其实是父母。
我们总在说着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的优秀,却没有看到背后家长的付出。
在拿着“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时,何不反思下为什么成不了“别人家的父母”呢?
其他的父母周末带着孩子学习海豚导图的思维导图课程,有的孩子却在玩着王者荣耀
其他的父母因为孩子学习没有主动性时参加光和青春的青春期课程,有的父母却还不知所措,毫无办法
王安石撰写的《伤仲永》就是告诫我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懈怠了父母的培养,即使强如天才的仲永,得不到家庭教育,也会“泯然于众人也”。
何况是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呢?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除了遗传以外,就像大多数人所说的,最后比拼的就是后天学习的毅力。
后天的学习都来源于父母的付出,每一个创造出奇迹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离不开父母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
莫言之前说过: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所以真心希望各位父母都能成为“别人家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