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育英才:你以为很爱孩子,其实孩子远比想象中更爱你!

标签:
家庭教育教育亲子沟通青春期教育育儿 |
分类: 家庭教育 |
昨天,我的好友告诉我一件事。
她说,上周孩子和同学玩耍,从两米高的墙上往下跳,手掌撑地的时候,正巧不巧的把手臂骨折了。
妈妈当时十分生气,觉得孩子太顽皮了,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到了医院,忙前忙后的去找医生,拍片,正骨,当场孩子疼的哇哇大哭。
回家后妈妈没有因为孩子的疼痛不去严厉地训斥:“你怎么回事,墙那么高你就往下跳?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嘛,看看别的孩子……”
情绪一激动,她没忍住,还动手打了孩子几下。
当时就把孩子打哭了,也可能是手臂的疼痛,眼泪顿时就下来了,他可怜巴巴地看着妈妈,抽泣着说:“妈妈,你别生气了……我错了……”
之后孩子去屋里休息,火气未消的妈妈在厨房准备晚饭。
不一会儿,孩子从屋里跑出来,并且从手里拿出一个苹果。
许是在手里拿了很久,递到妈妈手上时已有了温度。
“今天让妈妈操心了,是我不好,在医院跑来跑去的也累了,吃个苹果吧……”孩子吞吞吐吐地说着。
好友说,当时她那坚硬的一颗心,像被什么东西轻轻地触碰了一下,瞬间就瓦解了,碎成了一汪海洋。
“我没有考虑到他骨折的疼痛,只是一味的发泄自己的情绪,对他恶语相向,拳脚相加。但是孩子却不会因为我打了他,骂了他就恨我,还是那么依赖我、爱我……”好友悔恨地说。
通过好友的陈述,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去年母亲节那天发生的一件事。
这件事一直刻在我的心里,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那天上午,我照例把孩子送到了截拳道训练班,万分叮嘱他学完了就回家,不要去别的地方。
应该下午五点放学,最迟六点也应该到家,可那天他很反常,直到六点半还没回来。
我在家里心急如焚,打电话给老师,说按时放学,已经回家了。
正在我万分着急的时候,听到外面有人敲门,我连忙打开门一看,孩子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
当时我就发火了:“你怎么到现在才回来?就算出去玩不得告诉我一声?你知不知道我有多着急……”
孩子愣愣地看着我,从背后拿出了一束康乃馨。
孩子本来满脸的愉悦,被我冷不丁的训斥后,委屈的说道:
“今天是母亲节,他想送一份礼物给我,他就想着去培训班附近找个花店,买束花后再回家,找了好久才找到,耽误了回家的时间。”
当我看到孩子手里捧着的那束盛开的康乃馨,和孩子一脸委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一瞬间,所有的怒火顿时全无,有的只是自责、内疚、后悔……
孩子回来晚了,我以为他出去玩,我没把孩子往好处想,还因此责骂他。
而孩子呢,心里想的很简单——今天是我妈妈的节日,我要送她一个惊喜。
他是什么时候就有这个想法的?买礼物的钱肯定攒了好久了吧?今天出门就想着给我惊喜,一定很兴奋吧?
他应该在脑海里幻想了无数次我看到康乃馨时,惊喜的脸庞的吧?
他给了妈妈一个与众不同的温馨的节日礼物,他应该很期待我的感谢和拥抱吧……
而我呢?却在吼他。
我们一直以大人的思维去考量孩子的想法,我们忽略的是孩子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相对匮乏的逻辑和语言表达。
孩子们只是单纯的想表达爱的行为,得到的却是我们的不理解和责备。
很多教育悲剧,都源于家长们太着急,批评、怒吼甚至打骂,有可能就此伤害了一颗“偷偷爱着你”的小小心灵。
《爱的教育》中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小抄写员”:
叙利奥上五年级了,他看到父亲为了维持生计的不容易,一家人的生活全压在他肩膀上,白天晚上都在工作,实在太辛苦。他恳求分担下父亲的压力,但怕影响他的学习没有答应。
叙利奥等爸爸去睡了后,蹑着脚步走进爸爸写字的房子里,仿着爸爸的笔迹工作起来,心里既欢喜又有些恐惧。
叙利奥因为每夜起来,渐渐睡眠不足,时常在桌上打盹。
父亲见这情形,屡次批评他,最后甚至动怒。
最后父亲竟不管他了,那个连他一咳嗽就忧虑得了不得的父亲,已经不爱他了。
终于一个晚上,叙利奥的秘密因一本书掉下发出声音而被父亲发现了。
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心中充满了愧疚与感动。说道: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我真对不起你!
有时孩子如此深爱着父母,可是很多父母却感受不到孩子的爱。
我们总说父母的爱,最伟大无私,总说孩子单纯不懂事,只知道索取;其实你不知道孩子对父母的爱,才最纯粹,最毫无计较的。
我们要求孩子要听话,要优秀,才会吝啬地给一点爱。但在我们一次次地嫌他闹腾,想把他推远之后,孩子却总是毫无芥蒂地又凑近过来。
孩子的爱,就是那样简单、纯粹,饱含信任,倾尽所有。
只要你需要,孩子从来不会吝啬他的爱,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更爱我们。
爸爸妈妈能做的,就是对孩子多一些包容、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理解,再付出多一点的爱。
在孩子的心里,父母的爱是他们最看重的心灵寄托,所以他们愿意为此做出很多成年人意想不到的事。
也许会在很普通的一天,收到孩子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的爱。
只要你细细感受,打开自己的心,会发现孩子对你的爱,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