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宋徽宗童贯阿骨打燕京宋朝 |
分类: 月儿弯弯照九州 |
文/晚风暮雨
早在宣和五年二月,宋金尚在商讨交割燕京日期之时,徽宗就已经迫不及待任命蔡攸为少师,将来前去镇守燕山府(即燕京),蔡攸担心自己离开朝廷中枢,大权旁落,极力推辞,并强烈推荐尚书左丞王安中代替自己。
王安中一直支持出兵燕云,也得到宰相王黼的举荐,被任命为靖难军节度使、河北燕山路府路宣抚使、通判燕山府。
宋朝同时任命资政殿大学士詹度为燕山府路安抚使、马军副都指挥使种师中(即《水浒传》中的小种经略相公)为副都总管,随王安中和童贯一起接管燕京。
四月,王安中一行人北上接收燕京,徽宗下诏安抚燕京百姓。
诏曰:
朕膺天骏命,作民之师,夜寐夙兴,惟祖宗之是绍。赖帝孕佑,中外敉宁,远暨海隅,罔不率俾。乃眷燕云之境,实我旧封,五季不纲,陷于北狄。属者虏酋失道,自绝于天,怨结四兴,势似瓦解。惟予克相上帝,宠绥兆民,爰命六师,大申吊伐。尔有众怀德,惟素沛然,率吁群心,奔走来归,莫之能遏。王师无战,而先志是承,四海永清。惟朕以怿,兴念兹土,久困暴昏,上下相陵,人用无告,典刑屏弃,罪及无辜,崇奸贼贤,毒痡犹在,以宽代虐,帝命惟新。应收复及已归附州县见禁罪人,除抗拒王命及谋为不顺外,馀无大小,并放;见停废文武官将校公吏人,并许所在自陈,当议尽行甄拔,随材任使;流配人并放还,逃亡及为盗贼者,并释罪令归。惟尔有官,体兹德意,奉承罔怠,以称朕恻隐之诚,庶一方亟蒙休泽。故兹亲札,诏尔咸使闻知。(1)
王安中一行抵达之前,童贯已经先派统制官姚平仲和康随前往燕京,与金国办理交割手续。这两人此时都是藉藉无名的小人物,但后来都被载入史册:金军围困东京时,姚平仲奉钦宗之名夜袭敌营,失败后逃到四川深山里;康随则和张浚一起,在富平惨败后,害死了陕西重要抗金将领曲端。
趾高气扬的金国人再次刁难,以高药师的“常胜军”是辽东人为由,向宋朝索要。
“常胜军”早已被编入宋军,授予官职,而且在几个月前还在永清等地击退进犯的奚人萧干所部,立下战功,宋朝自然不肯将其尽数遣返。
双方交涉之时,点检文字李宗振向童贯建议:用燕人代替常胜军,这样一来,常胜军继续为宋朝效力,而将燕人交给金国后,他们的土地房屋则可以充公,用来供养接收燕京的军队,不用再耗费朝廷钱粮,一举多得。“若以燕人代之,则不惟常胜得为我军,又复燕民田产自可供养,不须国家应办钱粮,此一举而两得之。”(2)
童贯不敢怠慢,急忙向朝廷汇报,徽宗认为这个方案有利无弊,大笔一挥,立即批准。
这个方案看上去似乎对宋朝有利,实际上却是弊远远大于利。
按照这个方案,金国人从燕京及檀、顺、景、蓟四州“根括燕山管下州县百五十贯以上家业者,得三万馀户(3)”,远远超过常胜军的八千户,这些人被带走后,极大的充实了金国的实力。
女真人知道燕人不愿离开家乡,就对他们说这是宋朝的意思,“汝之东迁,非金人意也,南朝留常胜军,利汝田宅,给之耳。”(4)
得知实情之后,燕人无不咬牙切齿,一些害怕离开家乡的燕人,主动前去游说金国重要将领完颜粘罕:燕京原本就不是宋朝所有,金国攻占这里之后,为什么要将这个物产丰富的战略要地交还宋朝呢?“燕山疆土本非大宋。彼不能取而我取之,桑麻果实所在,形势之地,岂可与人。(5)”
完颜粘罕心动了,再次向阿骨打建议终止交割,由金国占据燕京。
当时金国屡次向宋朝勒索额外钱粮的目的已达到,而且天气渐热,女真人患病者倍增,病越来越重阿骨打的不愿再惹事端,决定遵守盟约:“我与大宋海上信誓已定,不可失也。待我死后,悉由汝辈。(6)”
阿骨打虽然同意遵守约定,但下令金军将将燕京及四州的城墙和防御工事全部拆毁,然后将原来北辽的旧官、嫔妃、宫女、车马、器具、钱帛等一切可以带走的人员和物资全部带走。
宋朝耗费巨额钱帛粮草,最终只得到五座空城,“燕之金帛、子女、职官、民户,为金人席卷而东,损岁币数百万,所得者空城而已。(7)”
燕京及四州只有少量百姓提前躲到城外,侥幸逃过一劫。
四月十四日,童贯麾下将领李嗣本率领一支兵马首先进入燕京,然后按照惯例安抚百姓,可惜诺大的燕京城,已经没剩下几个人了。
几天后,童贯和蔡攸统帅常胜军和宋军杨可世、种师中所部,共约10万余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浩浩荡荡开进燕京城,唯一遗憾的是,没有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迎王师。
在此期间,宋军还闹出了一个笑话:
最早进城的李嗣本所部,听到城外友军锣鼓之声,竟然误认为女真人去而复返,立即丢盔弃甲、抱头鼠窜,瞬间乱成了一锅粥。
弄清楚实情后,李嗣本重新整顿部队,列队出城迎接童贯。
童贯入城后,在北辽皇宫大殿接受麾下将领的祝贺,然后命令收拢逃散的百姓,整修城防,又命杨可世、姚平仲等将领占领古北口和居庸关等险关要隘,最后,又任命了檀、顺、景、蓟四州知州,即日赴任。
五月二日,童贯班师回朝,徽宗君臣进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引用资料:
(1)《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四十六
(2)《宋史纪事本末》·卷一百四十三
(3)《宋史纪事本末》·卷一百四十三
(4)《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百四十三
(5)《三朝北盟汇编》·卷十五
(6)《三朝北盟汇编》·卷十五
(7)《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百四十三
前一篇:月儿弯弯照九州(二十一)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