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庆裔赵良嗣宋徽宗完颜阿骨打马扩 |
分类: 月儿弯弯照九州 |
文/晚风暮雨
宋朝第二次出兵北伐燕京之时,刚刚攻破天祚帝行帐的阿骨打,既担心金国不能按照先前约定之期出兵,又害怕宋朝独自收复幽云后金国得不到岁币,特意派遣高庆裔奉国书渡海前往东京打探情况,乘机措置(1)。
高庆裔是渤海人,精通汉文化,深受女真贵族信任,宋金结盟时,阻止阿骨打将营、平、滦三州划给宋朝的正是此人。
宋金交往时,虽然宋朝主动请求金国一同夹攻辽国,但徽宗君臣始终以天朝上国自居,未将金国视为同等国家对待,遣使时用诏书而非国书。
阿骨打文化程度不高,分不清诏书和国书的区别,经杨朴、高庆裔等人提醒后,阿骨打对宋朝这种高高在上、在文书上耍小聪明的行为十分不满,为了避免交往时坠了国威,这一次直接以高庆裔为使者。
徽宗在崇政殿接见金使,高庆裔跪奏曰:“皇帝遣臣来言,贵朝海上之使,屡来本国,共议契丹,已载国书。中国礼义之乡,必不爽约。如闻贵朝又复中辍,故遣臣来聘。(2)”
徽宗如何回答,史书没有记载,在殿上的赵良嗣答道:“皇帝闻贵朝今年正月已克中京,引兵至松亭关、古北口,取西京,虽不得大金报起兵月日,已知贵朝大兵起发,遂令童贯统兵以应贵朝夹攻之意。彼此不报,不在较也。(3)”
得到宋朝的肯定答复后,金使告退。
徽宗热情招待高庆裔一行,“屡命贵臣主宴,赐金帛不赀,至辍御茗调膏赐之。引登明堂,入龙德宫、蕃衍宅、别篽、离宫,无所不至,礼过契丹数倍。(4)”
尽管徽宗待庆裔等甚厚,但在接待金使的规格方面,依然打了一些折扣,仍是按照非对等国家使者的礼仪接待,如再次使用诏书,给金国皇帝的金线袍段,与赐给西夏国王的棉褐相同等等。
通晓中原王朝礼仪的高庆裔当场抗议,拒绝接受金袍,要求宋朝按照与辽国交往的故例对待金国,徽宗的小聪明被揭穿,只好同意高庆裔的请求。
在国书内容方面,高庆裔更是毫不退让,据理力争,迫使徽宗三次更换国书。
与高庆裔打过交道之后,徽宗君臣才发现金国并不全是只会骑马抡刀射箭的野蛮人,同样有不少文化人,以往在文书、礼仪方面占点小便宜的做法,再也行不通。
高庆裔给宋朝制造了很多麻烦,所以宋朝方面对他的评价不高,如史书上称他“桀黠”,用了贬义的词语,不过,宋朝人对他的文化造诣还是十分认可的,赞誉他“颇知书史”。
高庆裔在宋朝的出色表现,得到完颜粘罕的赏识,阿骨打去世后,完颜粘罕将高庆裔纳入自己账下,视为心腹,凡事都与其商议。
金国进攻南宋期间,高庆裔在袭庆府保护孔子墓、建议粘罕支持立刘豫为伪齐皇帝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后来粘罕在金国高层的权力斗争中失势,高庆裔也受到牵连,被以贪赃的罪名下狱处死,这些内容,后面的章节将会详述。
高庆裔等人辞行时,徽宗竟然请金国尽快攻取燕京:“燕人无主,止是四军领兵为边患,乃挟女主猖獗,岂金国可容?早擒之为佳。(5)”
不久前,徽宗还在高庆裔面前吹嘘宋军获胜,现在反而请金国消灭燕京辽军,自相矛盾。
徽宗以太中大夫赵良嗣为大金国信使,保义郎马扩为副使,马政为伴送使,出发之前,赵良嗣将国书副本出示给马扩。
马扩看后,深表忧虑,他认为宋军无力独自占领燕京,而国书中以钱帛为报酬诱使金军攻克燕京的做法,无异于自曝其短,让金国看透宋军的疲弱不堪,从而倾力南侵,届时宋朝将有倾覆的危险。
他建议宋朝应该将燕京划给金国,然后整军备战,防守原有疆土,以防备金军占领燕京后南侵,这样才能避免贪图小便宜而导致的严重后患。“既知力不能取,何不明白奏上,画与大金,退修送备,保吾旧疆?安得贪目前小利,不顾后患,爱掌失指邪?(6)”
但赵良嗣认为,朝廷之意已定,断不会变更,马扩长叹一声,只好作罢。
宋金交涉之际,马扩提出了很多正确的建议,可惜都未被徽宗采纳,不然北宋王朝极有可能避免灭亡的厄运。
赵良嗣和马扩跟随高庆裔前往金国时,宋军向燕京发起了攻击。
引用资料:
(1)《续资治通鉴》·卷九十四
(2)《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四十三
(3)《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四十三
(4)《续资治通鉴》·卷九十四
(5)《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四十五
(6)《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