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晚风暮雨PLUS
晚风暮雨PLUS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869
  • 关注人气:8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20架飞机,空袭5小时:二战日本“武藏”号战列舰的覆灭!

(2020-09-25 22:40:25)
标签:

太平洋战争

武藏号

大和号

日军

舰载机

分类: 战争

文/灭霸他爸


“武藏”号是日本“大和”级战列舰的第二艘,与“大和”号同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的战列舰,满载排水量可达7万多吨,几乎相当于其他国家战列舰排水量的一倍。

220架飞机,空袭5小时:二战日本“武藏”号战列舰的覆灭!

1937年,“武藏”号于长崎造船厂开工建造,1942年8月竣工服役,建成后的“武藏”号性能 优良,不仅火力强大,而且防护力极强,被日本人誉为“永不沉没的战舰”。


日本人一度希望凭借“武藏”号和“大和”号的厚甲巨炮,能够重创美国海军,扭转太平洋战场的不利局势,但日本人的美梦很快被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打破。


1944年10月,美军在菲律宾莱特湾登陆,日军不甘心坐以待毙,派出栗田健男中将率领这两艘超级战列舰和多艘其他战舰,前往莱特湾,打击美军登陆部队。

220架飞机,空袭5小时:二战日本“武藏”号战列舰的覆灭!

日军这次行动,将成为“武藏”号末日之旅。


10月24日,日军舰队进入锡布延海,企图穿过圣伯纳迪诺海峡,前往莱特湾。


锡布延海是美军舰载机活跃地带,日军舰队闯入后,很快被美军侦察机发现,并上报给指挥中心,几乎与此同时,日军的雷达也发现了美军飞机。


栗田健男立即命令各舰做好防空准备,日本水兵还立即丢下吃到一半的早饭,进入战斗岗位。

220架飞机,空袭5小时:二战日本“武藏”号战列舰的覆灭!

美国海军在菲律宾投入的兵力,仅航空母舰就有16艘,哈尔西将军指挥的第38特混舰队当时奉命拦截可能出现的日军,他接到发现日军舰队的报告后,立即命令舰载机分批起飞,扑向日军。


上午10点40分左右,美军第一波舰载机赶到,共计25架鱼雷机和轰炸机,美军飞行员将“武藏”号和“大和”号当做重点攻击目标。


“武藏”号上的150门各种口径高射炮立即开火,在空中形成一道绵密的火网,但这并没有挡住美军战机的进攻。

220架飞机,空袭5小时:二战日本“武藏”号战列舰的覆灭!

“武藏”号被多颗炸弹命中,但它的坚固甲板竟然把炸弹弹入海里,直到一枚鱼雷和几颗炸弹击中舰桥一带,才造成一定的损伤——一门460毫米口径的主炮无法转动。


12点左右,美军第二波舰载机赶到,共计24架鱼雷机和轰炸机,其中,12架飞机专门攻击“武藏”号和“大和”号。


这次袭击,“武藏”号被6颗炸弹命中,一颗击穿了前甲板,一颗穿透后甲板爆炸,还有三颗击中左舷,使战舰出现略微倾斜。

220架飞机,空袭5小时:二战日本“武藏”号战列舰的覆灭!

13点25分,美军第三波舰载机赶到,共计29架飞机,这一次,美军飞机集中攻击“武藏”号,十余颗炸弹命中甲板,但被弹入海里。


炸弹在海中爆炸,掀起的水花几乎将“武藏”号淹没,但水花散去后,“武藏”号依然挺立于海面,美军飞行员大吃一惊,立即用鱼雷攻击它的右舷。


3枚鱼雷击中“武藏”号右舷,剧烈的爆炸撕裂了舰舷,大量海水涌入,舰身倾斜。

220架飞机,空袭5小时:二战日本“武藏”号战列舰的覆灭!

为了保持平衡,“武藏”号舰长猪口少将下令向舰内注水,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导致舰首下沉,拖慢了航速。


栗田健男呼叫驻菲律宾的日军航空兵前来支援,但直到战斗结束,日军航空兵也未赶到。


14点30分,美军第四波舰载机赶到,共计50余架飞机,此时的“武藏”号已经逐渐跟不上日军舰队,形单影只,成为最佳的猎物。


一轮空袭下来,“武藏”号再次受到重创,航速只剩下12节,栗田健男名义上派出两艘护卫舰保护它退出战场,实际上已经放弃了这艘千疮百孔的巨舰。

220架飞机,空袭5小时:二战日本“武藏”号战列舰的覆灭!

15时10分,美军第五波舰载机赶到,共计100余架飞机,一顿狂轰滥炸之后,“武藏”号再次被10余枚鱼雷和炸弹击中,倾斜严重,沉没已成定局。


舰长猪口少将贼心不死,下令向机房注水,希望能有奇迹出现,但最终无济于事,“武藏”号于19时35分左倾翻转沉没。


舰上2200名日本水兵,超过一半人葬身海底,剩下的人被两艘护卫舰救走。


“武藏”号的沉没,既是“大和”号覆灭的前奏,也宣告了日本海军“大舰巨炮”信条的破产,更是日本联合舰队覆灭的一种预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