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希特勒阿登战役阿登反击战德军盟军 |
分类: 战争 |
文/灭霸他爸
1944年6月,盟军登陆诺曼底,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德军,尽管进行了拼死顽抗,依旧无力扭转不利战局,到了9月,希特勒开始酝酿一次大规模的反击,企图击败西线盟军,像几年前那样,将他们赶入海里,然后再集中兵力,打垮东线的敌人。
反击计划几经变动,直到11月底才最终确定下来,希特勒亲自将反击时间定在12月16日。
德军将反击地点选定为阿登山区,为了保证一击成功,希特勒集中了B集团军群的3个集团军,共计25个师,其中包括9个装甲师,大约有900余辆坦克和强击火炮,此外还有2617门火炮和800余架作战飞机。
驻守于阿登地区的盟军部队为美军第一集团军,下辖第5军和第8军,总兵力约8.3万人,其中包括两个装甲师(第9和第10装甲师),装备有坦克424辆,另有火炮394门,实力远不如德军,但他们可以得到盟军主力的增援。
1944年12月16日拂晓,德军2000余门火炮开火,将成百上千吨炮弹倾泻到美军阵地上,20分钟之后,德军装甲部队和步兵在数百具探照灯的的强光掩护下,扑向美军阵地。
毫无防备的美军瞬间被打懵了,阵地很快被突破,由于天气恶劣,盟军庞大的空中力量无法发挥作用,只能眼睁睁看着德军纵横驰骋。
初战告捷之后,德军马不停蹄,立即向盟军防御纵深推进,3天推进了大约30-40公里,将位于纵深地带的美军第十二集团军群分割为两部分。
20日,德国党卫军第1装甲军攻占了比利时境内的斯塔沃格,第47装甲军则将美军第101空降师和第4装甲师包围在巴斯托涅镇。
西线盟军的形势万分危急,幸运的是,到了22日,天气放晴,盟军的飞机铺天盖地飞往战场,对德军进行轮番轰炸,德军损失惨重。
盟军出动运输机为坚守巴斯托涅的部队,空投粮食和弹药,使守军士气大振。
巴斯托涅美军的存在,让德军如芒刺在背,欲拔之而后快,连续进攻失利后,德军将预备队第15装甲师投入这里,企图一举消除威胁。
巴斯托涅激战的同时,巴顿将军率领的第3集团军正在赶来支援,经过160公里急行军,巴顿派出的第4装甲师于26日抵达巴斯托涅的外围,不久,盟军第9集团军的前锋第7装甲师从另一个方向赶到,加入对德军的反包围。
由于盟军大批援军赶到,德军B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元帅担心德军遭到盟军南北夹击,请求放弃进攻,但希特勒坚持要德军趁巴顿新到立足未稳之际,占领巴斯托涅。
于是,德军又发动了一次攻势,但劳而无功。
28日,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命令盟军抓住机会反攻,美军第1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从阿登南北两个方向反击德军。
双方在阿登地区进行了长达十余日的血战,为削弱德军力量,盟军方面请东线苏军发动攻势,1月12日,苏军提前发动奥得河-维斯瓦河战役,东线德军分崩离析,希特勒不得不将一部分装甲部队调往东线救济。
阿登德军被削弱后,无力抵挡盟军进攻,16日,盟军两个集团军在乌法利兹会师,并继续追击德军。
战斗一直持续到28日,德军才退回本土。
历时一个多月的阿登战役,盟军伤亡8万余人,其中,阵亡1万余人,负伤4.7万,另有2.3万人失踪,虽然损失很大,但盟军有强大的后备力量,而且不影响接下来的战斗。
德军伤亡10万余人,其中,阵亡12500人,被俘5万人,负伤失踪数万,火炮、飞机等重武器损失巨大,从此之后,希特勒再无后备力量,再也无法恢复元气,德国战败已成定局。
后来德国人评价阿登反击战时曾说:“……没有必需的资源却发动一场进攻战是多么疯狂而愚蠢的行为啊……这一场巨大的灾难夺去了德国最精锐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