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核潜艇潜行83天的记录,仅保持了20多年,就被中国打破!

标签:
海神号核潜艇核潜艇环球航行 |
分类: 战争 |
文/灭霸他爸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核潜艇问世之后,就被用于北极冰下航行,到了六十年代,已不满足于挑战北极的美国海军,决定进行一次水下环球航行。
1960年1月,五角大楼命令“海神”号核潜艇进行一次高速水下环球航行。
“海神”号是当时美国海军最大的核潜艇,于两年前下水服役,艇长136.5米,艇宽11.3米,排水量8000吨,水下航速可达30海里,可以连续航行11万海里。
理论上来说,环球航行对续航能力可达10万海里的核潜艇来说轻而易举,但长时间水下航行的话,可能会对艇员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所以,“海神”号环球之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将艇内的生活、工作条件最大限度的改进,使艇员始终能舒适、惬意;其次,增加了微型电影院、图书室等娱乐休闲设施;再次,空气调节器和氧气再生系统等也全部采用最先进的。
准备工作全部就绪之后,1960年2月16日,“海神”号核潜艇从大西洋上的圣彼得和圣保罗礁(Saint Peter and Saint Paul Archipelago)出发,一路向西,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核潜艇的环球之旅。
随潜艇一起出动的,除了编制之内的艇员外,还有一名精神科医生和一位《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
离开港口几个小时后,“海神”号潜入海里,开始水下航行。
艇长爱德华·比奇此时才向大家宣布这次出航的任务,他说:“……我们将进行一次任何潜艇艇员自潜艇诞生以来都梦寐以求的航行——我们将以中途不停顿的方式环绕地球一周,且在整个航程中都采用潜航的方式!”
起航不久,一位雷达操作员因肾结石导致腹部剧痛,尽管艇上配有医护兵,但医疗条件有限,比奇艇长认为应当结束远航,先将病号送走医治。
经过开会研究,有人提出将潜艇升到甲板深度,然后召唤美国海军直升机来将病号接走,就可以不用潜艇上浮到海面,违背水下环绕全球的命令。
比奇采纳了这个建议,将病号成功送走。
将近一个月后的3月13日,“海神”号上浮到潜望镜深度,观察了著名的复活节岛石像,有资料称,艇长爱德华·比奇还命令将潜艇甲板露出水面,让艇员们站在甲板上眺望远处的石像。
3月下旬,“海神”号驶入苏里高海峡,经过了二战期间著名的棉兰老岛海域。
4月上旬,穿越印度洋,抵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随即调整航向,驶往出发地圣彼得和圣保罗礁,环绕此地一周后,前往西班牙加的斯港海域。
在这里,“海神”号与美国海军驱逐舰“约翰·维克斯”号汇合,将艇上的《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送上军舰。
接下来,潜艇驶往美国东海岸,于5月10日在抵达特拉华州海岸港口,浮出水面,结束了这次环球航行。
“海神”号这次航行,一共在水下航行了83天又10个小时,航程36420海里(约合65550公里),大约环绕地球一圈半。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亲自接见了艇长比奇,并授予他一枚勋章,有美国“核海军之父”美誉的海曼·里科弗中将也向比奇表示祝贺。
随后,白宫向世界宣布了核潜艇全球航行的消息。
这一消息立即震惊了世界,人们惊讶的发现:美国核潜艇可以在任何时候抵达地球的任何地区,从此之后,威胁将会无时无刻不在!
到了80年代,这个记录被中国打破,中国海军核潜艇创造了水下航行90天1小时07分钟的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