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忽必烈日本东征元朝范文虎 |
分类: 元明清 |
文/晚风暮雨
十三世纪,蒙古崛起后,南征西讨,铁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灭国数十。但如日中天之际的蒙古帝国两次讨伐日本,却全部以失败告终,损失惨重。
蒙古为何征讨日本呢?主要目的是抢夺那里的黄金。
有意思的是,忽必烈继位之初,由于蒙古人开化未久,粗鄙无知,并不知道世界上有日本这个国家的存在。
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忽必烈在给高丽的敕书中称:“今也 ,普天之下未臣服者,惟尔国与宋耳。(1)”仅仅提到了高丽和南宋。
欧洲人马可·波罗拜见忽必烈后,向他讲述大海东面有个日本国,遍地黄金。马可·波罗说:“这个岛面积很大,黄金产量极其丰富,该国皇帝的宫殿极其富丽堂皇,屋顶全是用金箔覆盖,宫殿的天花板也同样是用黄金做成,许多房屋内都摆有很厚的黄金小桌,窗户也用黄金装饰……这座岛上还盛产珍珠,色泽粉红,形状圆润,个体很大。这种珍珠与白珍珠等价,有的甚至还要高于白珍珠。……死者实行土葬……还要在死者的口中放一颗珍珠。这座岛上还盛产宝石。”(2)
马可·波罗的描述,让忽必烈心痒难搔,对日本极度向往。
没过多久,高丽人赵彝进言道:“日本国可通,择可奉使者。(3) ”意思是可以派人到日本出使宣谕。
忽必烈大喜,于至元三年(公元1266 年)八月 ,派兵部侍郎黑的、礼部侍郎殷弘等人持国书,前去招降日本,不过,使团在半路遇到风暴,无功而返。
第二年,高丽国王派大臣潘阜代替蒙古使者到日本传书,日本镰仓幕府认为蒙古的“国书内容十分无礼,不必回书”,潘阜在日本停留了5个多月,最终两手空空返回。
忽必烈一直坚信,凭借蒙古帝国横扫欧亚大陆的余威,一旦遣使诏谕,仅有区区弹丸之地日本,必定立即称臣来朝。
当他得知日本的傲慢无礼时,不禁暴跳如雷,考虑到帝国当时正在全力进攻南宋,他不得不暂时按下怒火,决定再给日本人一次机会,派黑的再去招降。
但日本人依然不予答复,甚至不允许使者上岛。
到了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忽必烈已经先后向日本派出5波使者,仅得到日本“皇土永号神国,非可以智竟,非可以力争” 一句措辞强硬的回复。
忍耐已达极限的忽必烈,下令高丽建造战船,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高丽就造出各种船只共900艘,以供蒙古军使用。
与此同时,忽必烈派遣6000蒙古军进入高丽,并征调其他民族部队一万余人,高丽军5000余人,征日总兵力已达两万多人。
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十月,忽必烈在灭南宋战争进行到如火如荼之时,下令部队渡海东征。
蒙古东征军主帅忻都,右 、左副元帅洪茶丘、刘复亨,高丽将领金方庆,率25000蒙汉高丽士兵搭乘900艘船从高丽的合浦港出发,征讨日本。
元军攻占对马岛后,“肆行杀戮,获妇女以索贯手心,系于船侧”(4),随后在博多湾登陆,但遭到日本人的拼死抗击,史书记载:“(元军)诸将凭高鸣鼓,指挥兵士,进退应鼓声。敌有陷阵者,围而击之。又发铁炮,歼敌兵无算。”(5)
元军虽然歼灭大量日本兵,但得知蒙古来袭的日本,在九州迅速组织起十余万人,除了武士外,其中不乏农民与和尚。
在他们的死战阻击下,元军始终未能登陆成功,副元帅刘复亨中箭负伤,元军被迫退到海滩上,随后退回船上。
就在当天晚上,忽起大风,元军“战船触崖石多破坏”(6),大量船只沉没,少量被风吹到海岸上搁浅,成为日本战利品,有资料称,淹死的元军尸体不断被抛上岸来 ,岸边尸体堆积如山……
损失惨重的元军,无心再战,撤回高丽合浦。
日本人认为“神风”帮助他们打败了元军,从此将“神风”视为精神支柱,二战末期,日本组织的自杀攻击,就被叫做“神风特攻队”。
第一次东征结束后,忽必烈认为日本人已经被吓破胆,于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派礼部侍郎杜世忠、兵部郎中何文著等人再次到日本招降。
不过,幕府北条时宗不仅不接元朝国书,还将杜世忠使团的30余人全部杀掉,并枭首示众。
日本的暴行,让忽必烈怒不可遏,他成立征东行省(亦称日本行省)负责征伐大计,鉴于上次草率出兵惨败,这一次,忽必烈没有立即出兵,而是决定先全力消灭南宋,再征日本。
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南宋灭亡,忽必烈将东征之事提上议程。
两年后,元军兵分两路,一路为东路军,由忻都、洪茶丘等人率领,包括蒙汉高丽军共40000人,搭乘战船900艘,从合浦港出发,渡过对马海峡进攻日本。
另一路为江南军,由南宋降将范文虎率领,约10万人,搭乘战船3500艘,从宁波出发。
两路大军约定于六月在日本九州壹岐岛会师,但东路军攻占大明浦和壹岐岛后,忻都眼见连战连捷,为了抢功,决定不等江南军,率军前往博多湾。
忻都在博多湾屡次失利,被迫退回壹岐岛,等待江南军。
两路军会师后,再次进攻博多湾,接战几次,依然未能登陆成功,部分元军住在战船上,数万人则驻军岛上。
七月底天气变化,原南宋水军将领中通晓天象者,他们认为将会出现台风,遂向忻都、范文虎建议,提早做出规避。
但忻、范这两个二货没有采纳正确建议,八月一日,台风果然来袭,历时4天的台风,让元军损失惨重,4000艘战船在台风中互相碰撞,大部分损毁沉没,仅剩200余只。
史书记载:东征军“战船皆破坏终覆没,左副都元帅阿刺帖木儿以下溺死者无算,流尸随潮汐入浦口,积如邱陵”(7),“士卒溺死者大半,其脱者皆壮士也”(8)。
有数万元军没能撤走,全被日军俘虏,日本人将其中蒙古人、高丽人、色目人全部斩首,原南宋人则留下为奴,史书记载:“尽杀蒙古、高丽、汉人,谓新附军为唐人,不杀而奴之”(9)。
两次东征失败,忽必烈极度不甘心,准备进行第三次东征,但遭到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而且元朝当时忙于用兵交趾,东征日本遂被无限期搁置下来。
日本对元朝的讨伐怀恨在心,制定“异国征伐计划”,准备武力报复,此计划虽然最终并未实施,但日本还是不断派人袭扰高丽和元朝沿海地区,这些日本人逐渐演变成“倭寇”,抢掠一直持续到明朝。
引用资料:
(1)《元史·卷九十五》
(2)《马可·波罗行纪》
(3)《元史·日本传》
(4)《新元史·卷二百五十》
(5)同上
(6)同上
(7)同上
(8)同上
(9)《元史·卷二百零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