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柏林战役朱可夫国会大厦火炮炮兵 |
分类: 战争 |
文/灭霸他爸
1945年的柏林战役,炮兵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德军为守住柏林,集中了约100万部队,市区内还部署有200多个营的“人民冲锋队”,共拥有火炮和迫击炮1万多门,以及数百辆自行火炮。
苏军则集结三个方面军,约25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41600门,另有自行火炮上千辆。
1945年4月16日,柏林战役正式打响。
苏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为朱可夫)实施进攻前的火力打击,10000门火炮和迫击炮,只用了20分钟就把50万发炮弹倾泻在德军阵地上。
德军炮兵仅进行了零星还击即被压制。
火力准备完毕之后,苏军间隔200米的143盏探照灯全部打开,将德军阵地照得雪亮。
在强光照射下,德军士兵甚至无法看清对面情况。
朱可夫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1000多度电光照亮了战场,它使敌人目眩眼花,它将我军坦克和步兵的冲击目标从黑暗中显露出来,这是一个给人留下非常强烈印象的场面,可以说,我一生从未有过类似的感觉。”
苏军发起冲锋后,炮火向德军阵地纵深延伸,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苏军仅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第一天就发射了1236万发炮弹,大约9.8万吨,给负隅顽抗的德军造成很大损失。
据统计:第一线阵地的德军,被炮火杀伤了30%-70%,无法再进行有效抵抗,全部退入二线阵地。
德军第二线阵地以泽劳弗高地为核心,高地坡陡沟深,易守难攻,而且德军在此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部署了大量反坦克武器。
苏军第一天的攻势被泽劳弗高地遏制。
4月17日,苏军在每千米的进攻正面集中250-270门火炮,进行了30分钟的炮火准备后,再次发动攻击。
有资料称,苏军在高地上倾泻的炮弹几乎相当于第一天炮兵发射的弹药数量。
德军拼死还击,为遏制苏军攻势,不得不提前将4个师的预备队投入战斗。
经过一天激战,苏军终于攻占泽劳弗高地,高地上下堆满了燃烧的坦克残骸和两军士兵的遗体。
接下来的两天,朱可夫命令炮兵全部进入第一梯队,距离步兵不能超过2-3千米,近距离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经过两天的战斗,苏军突破德军第三线防御,迫近柏林郊外。
苏军另外两个方面军在强大炮兵的支援下,同样进展顺利,先后突破德军防线。
4月25日,三个方面军完成对柏林的合围。
26日开始,苏军将部队编组为突击组,在火炮掩护下,突入柏林城内,分割包围德国守军。
30日,苏军在89门大口径火炮的掩护下,向国会大厦发起冲击,当天晚上21点50分,占领大厦。
第二天,希特勒自杀身亡,大部分德军停止抵抗,5月2日,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投降,柏林战役结束。
在历时半个月的战斗中,苏军炮兵发射的炮弹高达数亿发,为突破德军阵地,摧毁德军抵抗意志发挥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