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b-29超级空中堡垒二战轰炸日本 |
分类: 战争 |
文/灭霸他爸
1944年6月15日, 72架轰炸机从四川的新津、邛崃、彭山和广汉4个机场起飞,开始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将几百吨炸弹投在素有“日本的匹兹堡”之称的九州八幡市钢铁厂。
轰炸造成的破坏虽然有限,但给日本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撼,也拉开了对日本进行战略轰炸的序幕。
这次轰炸使用的飞机就是美国波音公司研发的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
1938年,国吞并捷克,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陆军航空队要求波音公司B-17“空中堡垒”轰炸机的后继轰炸机,但性能一定要超过B-17。
1939年 7月,波音公司拿出的修改方案“334A”,大致具备了后来B-29的雏形,原型机制作出来后,二战已经爆发了。
美国陆航对波音的方案很满意,追加了研发资金,到了1940年,3架代号为“XB-29”的原型机被制作出来。
经过测试后,美国陆航采购了250架,但随着珍珠港被日军偷袭,美国对日宣战,陆航陆续增加订单。
B-29轰炸机比它的前辈B-17几乎大了 一倍,载弹量也增加了一倍,高达9吨,所有座舱都是密封加压舱室,可 以在10000多米的高空飞行。
自卫武器为12挺12.7毫米遥控机枪和1门20毫米航炮,机组乘员为10-14人,包括正、副驾驶员 、1名领航员、1名轰炸员、1名机械 师、1名无线电员和4名武器操作手。
由于各项性能均碾压B-17,所以B-29得到“超级空中堡垒”的美称。
1943年,虽然美国已经在太平洋战场转入反攻,但日军拼死顽抗,给美军造成重大损失。
为了减少伤亡,早日结束战争,美国决定将B-29派往中国,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削弱日本的战争能力。
年底的“开罗会议”上,美国总统罗斯福致函蒋介石,希望他能在中国准备好供B-29使用的机场及配套设施,并要求在1944年3月前先修建好成都附近的5个机场,修筑费用根据《租借法案》由美国承担,但中国要提供土地、劳工与其他物资。
经中美双方反复协商,最后决定在四川成都附近的广汉、新津、邛崃、彭山修筑4个供B-29使用的机场。
为了保护B-29轰炸机,另外在成都、德阳、温江等地再修建5个战斗机机场,限期5个月之内完工。
中国在缺少大型机械的情况下,动用数十万民工,经半年多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944年5月如期完工,并通过验收。
其中,供轰炸机起降的跑道长2600米,宽60米,厚1米,供战斗机起降的跑道长2200米,宽40米,厚0.4米。
同年夏天,中国又动员4万民工,扩建重庆梁山机场,加修两条供B-29起降的跑道。
修建过程极为艰苦,机场地基以鹅卵石铺成,但运石和碎石工作全靠人力完成,以竹篓、扁担运输和用巨型石磙来回碾压,民工队伍中还有不少妇女和儿童。
中国民工并不知道自己在为B-29轰炸机修机场,但他们知道自己所做的事和打鬼子有关,所以尽管条件艰苦,但没人有怨言。
从1944年4月开始,陆续有B-29从印度转场来到中国,美国飞行员发现中国修筑的机场非常坚固,称这是工程史上的奇迹。
轰炸完日本八幡钢铁厂后,部署在中国的B-29于7月9日,出动72架轰炸了伪满洲国的鞍山钢铁工 厂;11月21日,又轰炸了日本九州的大村飞机制造厂。
美军占领马里亚纳群岛并修建机场后,大批B-29转移到距离日本更近的马里亚纳,1944年10月,美国陆航开始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轰炸,直到第二年八月日本投降。
据统计:从B-29进入中国,到战争结束,共执行了72次轰炸任务,轰炸目标除了日本本土外,也包括中国、东南亚的日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