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英美群嘲粗制滥造的MG-42机枪,如何成为盟军噩梦?

标签:
mg-42机枪通用机枪诺曼底奥马哈 |
分类: 战争 |
文/灭霸他爸
1943年,北非战场突尼斯凯瑟林隘道战役,进攻的盟军士兵,突然听到一种很像撕裂碎布或者自动电锯一般的声音,随即大批士兵中弹倒下,非死即伤,战役结束后,幸存下来的士兵依然心有余悸,有不少人甚至患上战争恐惧症,不愿再走上战场。
给盟军士兵留下巨大心理阴影的武器,正是德国MG-42通用机枪,这是它战场首秀。
一战战败后,根据《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德国不允许研发和装备重机枪,但聪明的德国人很快就想到对策:研发通用机枪,装上两脚架可作为轻机枪,换上三角架即为重机枪。
德国从中立国瑞士获取的一种机枪基础上,研发出著名的通用机枪MG-34,这种机枪理论射速为每分钟800-900发,实际射速可达1000-1200发,是一款优秀的武器。
但MG-34造价昂贵,可靠性差,每生产一挺需要耗费近50千克钢材,且工艺耗时较长,无法批量生产,无法满足希特勒疯狂扩军的计划。
德国格鲁纳博士等人开始研发一种结构简单、可以批量生产的机枪来代替MG-34,1942年,新机枪研发成功,被命名为MG-42。
MG-42最高射速为每分钟1500发,有效射程800米,采用冲压技术制成,材料只有MG-34的一半,造价仅有250马克(约100美元),方便大批量生产,整个战争期间,德国一共生产了100万挺。
这种机枪问世后,还闹出了一个笑话:同盟国间谍获得它的资料后,认为这种机枪粗制滥造,是由一对铁片和一根铁管拼凑出来的废铁,同盟国方面甚至据此判断:连战术核心机枪都制造成这样,说明德国极度缺乏原料,距离战败已经不远了。
1943年,MG-42在北非突尼斯被首次投入实战,由于射速太高,即使每次点射都能射出12-15发子弹,只要被击中,就会身中数弹,活下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度成为步兵的噩梦,有盟军士兵称:宁愿冒着德国佬的炮火前进,也不愿面对MG-42冲锋。
有资料称:当时进攻的盟军面对MG-42向暴雨一般射出的子弹时,死伤枕藉,有2400多名美国大兵吓得举白旗投降。
MG-42给盟军造成巨大杀伤,它的射击声被盟军士兵形容为像“高速转动的电锯声”或者像“撕扯长幅亚麻布的声音”,令人心惊胆寒,不少士兵惊呼:“德国佬的机枪太厉害了!”
盟军士兵给它起了多个绰号:希特勒的电锯、骨锯、亚麻布剪刀、收割机等等。
不知道当时认为MG-42粗制滥造的盟军间谍和高层,现在会作何感想?
1944年,诺曼底登陆战役,德军一天就在奥马哈海滩杀伤登陆盟军2374人,德军一个名叫塞维洛赫的士兵,用MG-42机枪发射了12000发子弹,坚守到中午才撤出战斗,他后来回忆:我打倒了一波又一波美国人,但他们继续一波又一波往前冲。
塞维洛赫到底杀伤多少人,已经无从得知,他的事迹后来被夸张成了一个人干掉数千人。
由于MG-42机枪的强大威力,深受德军士兵喜爱,在德军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只要能听到MG42的声音,我就信心百倍!
优秀的武器,并不能挽救德国的败局,1945年5月,德国投降,但MG-42机枪并未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美国的M-60等多种机枪,都能找到它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