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抗战时,美国B-25轰炸机来到中国,成为日本鬼子的噩梦!

(2020-04-14 22:02:00)
标签:

轰炸机

轰炸香港

b-25

陈纳德

分类: 战争

文/灭霸他爸


1942年4月,为报珍珠港被偷袭的一箭之仇,美国用航空母舰搭载轰炸机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16架轰炸机在东京、横滨、名古屋和神户等城市投下14.5吨炸弹。


这些炸弹的造成的破坏虽然不大,但却是日本本土自战争爆发之后,第二次遭到轰炸、第一次遭到炸弹轰炸(中国空军曾进行过纸片轰炸),直接促使日军大本营决心发动中途岛战役,为之后的惨败埋下伏笔。


美国空袭日本使用的飞机是B-25“米切尔”式轰炸机,这种中型轰炸机也曾来过中国,给侵华日军造成重大杀伤。

抗战时,美国B-25轰炸机来到中国,成为日本鬼子的噩梦!

1938年3月,美国陆军航空兵发布轰炸机招标公告,要求飞机载弹量达到540千克,航程1900千米,时速要能达到320千米每小时。


波音、北美、贝尔等多家航空巨头参与竞标,最后北美公司研发的NA-40-1型飞机中标,随后根据军方的要求进行改良。


1939年,NA-40-1型飞机正式获得军方的颁发的正式编号B-25,为纪念美国在一战中的著名陆航先驱威廉·米切尔(William Mitchell),飞机被命名为“米切尔”。

抗战时,美国B-25轰炸机来到中国,成为日本鬼子的噩梦!

B-25轰炸机机长16.13米,翼展20.6米,机高4.88米,最大起飞重量15876千克,最高时速438千米,最大航程可达2100千米,最大载弹量1361千克。


轰炸机有6名机组乘员,包括1名驾驶员、1名副驾驶、1名领航员兼投弹手、1名机背炮塔炮手兼无线电操作员、1名腰部机枪手 和一名机尾炮手,自卫武器为12-18挺机枪,火力强大,有些改进型号,甚至装有一门75毫米火炮。


B-25轰炸机根据不同任务的需求,有A、B、C/D、G、H等多种改进型号,共生产了11000架,美国自己使用9800多架,援助英国和老毛子1800多架。

抗战时,美国B-25轰炸机来到中国,成为日本鬼子的噩梦!

根据《租借法案》,中国空军也得到一部分B-25,装备了中美空军混合航空团第一大队和中国空军第二大队。


这些B-25轰炸机从美国本土起飞,先到加拿大,飞跃北大西洋到达格陵兰岛,到达英国,然后经直布罗陀飞往地中海,抵达北非,再经伊朗达到巴基斯坦卡拉奇,最后到达中国,几乎飞跃了半个地球。


先后抵达中国的B-25有130多架,它们从桂林、衡阳等地的机场起飞,对侵华日军的交通线和据点进行猛烈轰炸,其中,香港是重点轰炸地区之一。

抗战时,美国B-25轰炸机来到中国,成为日本鬼子的噩梦!

香港是日本海军的维护和补给中心,也是物资转运的中转站,极其重要,因此,中国空军决定对香港进行大规模轰炸。


1942年10月25日,美国人海恩斯率领12架B-25从云南昆明机场起飞,在10架P-40战斗机的护航下,对香港发动空袭。


途中,有几架P-40战斗机发生故障,不得不返回基地维修,护航力量大幅减弱,飞虎队的陈纳德将军要求飞机编队沿我方控制区飞行,到达海岸线后,经过澳门上空,进入香港九龙投弹。

抗战时,美国B-25轰炸机来到中国,成为日本鬼子的噩梦!

这次轰炸,由于首架飞机的投弹手过于紧张,将炸弹误投在西九龙商业区,后面的飞机也跟随投弹,造成大量香港平民伤亡。


日军出动战斗机拦截,B-25和P-40共击落17架日军战机,但一架B-25被击伤,在日军占领区迫降,飞机和飞行员都被俘虏。


轰炸机返回桂林机场后,补充燃油和炸弹,再次空袭香港,这一次,重创了日军停泊在维多利亚港的船只。


一个月后,陈纳德将军假装轰炸香港,用B-25轰炸机作为诱饵,在高空埋伏P-40战斗机,日军雷达发现中国机群后,立即出动战斗机在香港上空盘旋等待拦截。

抗战时,美国B-25轰炸机来到中国,成为日本鬼子的噩梦!

B-25快到香港时,突然转头前往广州,轰炸黄埔港的日军船只,猝不及防的日军急忙起飞广州一带部署的战斗机拦截,遭到高空俯冲下来的P-40攻击。


据陈纳德将军统计:这次战斗共击落日军战机27架,我方损失为零。


进入1943年,B-25多次轰炸香港码头和港口,给日军船只造成巨大损失。


B-25轰炸机以出色的性能, 强大的自火力,超远的航程,深得中美两国飞行员的喜爱,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