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潜艇不比德国差,为何战果寥寥无几?

标签:
潜艇日本二战同盟国 |
分类: 战争 |
文/灭霸他爸
二战时期,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凭借“狼群”战术,取得惊人战果,险些将英国逼入绝境,而同时期的日本海军潜艇部队,无论性能还是数量方面都不在德国潜艇之下,为何战果寥寥无几呢?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潜艇部队共有63艘各型潜艇,包括中程潜艇、远洋潜艇、运输潜艇、袖珍潜艇、人操鱼雷(可以算作微型潜艇)和能搭载飞机的巨型潜艇等。
据统计,二战期间全世界仅有56艘排水量在3000吨以上的潜艇,而日本竟然占据了52艘,甚至还有一艘排水量超过5000吨的巨无霸潜艇。
日本共有65艘航程超过2万英里的远洋潜艇(巡航速度约10节),而盟军则没有。
日本潜艇装备的鱼雷,采用纯氧推进,射程约为盟军同类鱼雷的3倍,而且鱼雷的战斗部高达405公斤,也超过同期盟军的水平,有资料称日本鱼雷的撞击引信也比美制要可靠得多。
日本建造的伊-400级潜艇,排水量达3530吨,长122米,宽12米,速度14节,航程42000海里,下潜深度可达100-120米,能搭载3架“晴岚”水上攻击机,最初日本计划建造18艘,后来减为5艘,实际上只建造完成3艘。
战争期间,日本共建造潜艇129艘,大型潜艇50艘、中型潜艇47艘、小型9艘,运输潜艇23艘,另外,日本先后建造袖珍潜艇400余艘,截止到日本投降是,依然有700余艘袖珍潜艇还在建造当中。
日本潜艇与盟友德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日本却因为战术错误,导致先进的潜艇成为了海下铁棺材。
日本在使用潜艇方面,到底犯了哪些错误呢?
首先,日本人用潜艇攻击盟军战舰。
可能是海军整体实力弱于英美的原因,日本人认为潜艇可以用来弥补水面舰艇数量的不足,将盟军战舰当成潜艇攻击的主要目标,通俗来讲,就是有军舰就不打商船。
即使盟军战舰处于戒备的状态下,日本潜艇也会发动强攻,虽然也能取得一些战果,但很容易遭到盟军的驱逐舰和巡洋舰的反击,产生损伤。
太平洋战争后期,盟军反潜力量达到巅峰时,日本海军高层依然愚蠢地命令潜艇攻击盟军战舰,严令禁止袭击商船,而德国潜艇部队,则正好相反,重点攻击无防御和反击能力的商船,战果自然远远高于日本。
日本潜艇在战争期间,仅击沉了美军“约克城”号航母、“大黄蜂”号航母和一艘护航航母,还有“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洋舰等几艘大型战舰,共击沉、击伤盟军舰艇41艘。
其次,日本人用潜艇袭击盟军基地。
在没有水面舰艇的配合,单独凭借潜艇攻击盟军基地无异于自寻死路,日本偷袭珍珠港时,曾派出5艘袖到珍珠港外,伺机攻击遭空袭后从港内出逃的美国军舰,但这5艘潜艇几乎没起到任何作用,就全部损失掉:1艘被击沉,1艘陷入淤泥被俘虏,3艘失踪。
此后,日本又用潜艇对盟军基地进行过类似袭击,未取得明显战果。
再次,日本人用潜艇运送物资和人员。
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转入反攻后,每次登岛作战时,都会用强大的海空力量封锁岛屿,日本海军往往会派潜艇为岛上日军运送武器弹药、补给品和战斗部队,岛上日军战斗不利,陷入危局时,日本也会出动潜艇运送他们撤离。
据统计,战争期间,日本共用潜艇运送过300余次物资和人员,有22艘潜艇被击沉。
1945年1月,日本企图用潜艇把在留在菲律宾吕宋岛的一批飞行员运走,但日本的通讯密码被破译,盟军得知日军企图后,派出多艘潜艇和驱逐舰进行拦截。
其中,美军“黄貂鱼”号潜艇在4天的时间里,击沉了日本3艘运飞行员的潜艇,近百名日本飞行员随着潜艇葬身海底,进一步削弱了日本航空兵的作战能力。
再者,日本也用潜艇进行过有限的商船袭击。
据统计,日本潜艇在印度洋共击沉同盟国商船120艘,大约61万吨,战果显赫,如果日本始终坚持袭击商船,会给同盟国造成巨大损失,幸运的是,愚蠢的日本高层,并未将商船作为首要袭击目标。
整个二战期间,日本参战的187潜艇(不计袖珍潜艇),被击沉127艘,损失率高达68%,日本潜艇共击沉同盟国船只179艘,约90万吨。
而德国潜艇共击沉同盟国和中立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