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南丁格尔克里米亚战争护士国际护士节 |
分类: 战争 |
文/灭霸他爸
英国护士弗罗伦斯·南丁格尔,被誉为医学护理领域的奠基人,为了纪念她,国际社会将她的生日,设立为国际护士节。
弗罗伦斯·南丁格尔是英国人,1820年出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她的父亲爱华德· 南丁格尔,毕业于著名的剑桥大学,母亲芬妮·史密斯,出身于英国望族,家境优裕。
南丁格尔7岁就能熟练写信,10岁时可以用法语写作,从12岁开始学习意大利语、拉丁语、希腊语和哲学、历史、数学和统计学等课程。
后来南丁格尔在医疗卫生改革中运用了大量的统计学知识,为表彰她在统计学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英国皇家统计学会和美国统计学会聘任她为会员。
南丁格尔发现当时的医院护理条件极为简陋,认为英国也需要有像法国圣温森“戴保罗慈济院这样的机构,由修女来照顾病人,于是,她立志成为一名护士。
19世纪的英国,护士被认为是低下的工作,难入贵族的法眼,所以南丁格尔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直到几年后,才终于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南部,南临黑海,东控亚速海,被誉为“黑海门户”,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甚至有“谁占领克里米亚,谁就能控制整个黑海"的说法。
1783年,沙俄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纳入版图,在塞瓦斯图波尔港建成黑海舰队基地。
此后的半个多世纪,沙俄持续扩张,发动多次俄土战争,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手中抢走大片领土。
沙俄的侵略,引起欧洲其他国家的不安和警觉,到了1854年,英国、法国向沙俄宣战,并派出部队前往克里米亚参战。
仅仅七个月的时间,参战英军就损失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兵力,大部分英军士兵并非死于作战,而是因饥饿、营养不良和医疗条件恶劣而死。
根据战后医疗记录: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军死亡总数为18058人,其中1761人战死,其余的16297人死于疾病。
英军中相继爆发了瘟疫、霍乱、急性腹泻、急性坏血病和克里米亚热等疾病,英国野战医院无力应对新增的伤病员,而且病房里凌乱不堪,破旧衣物浸泡在水中,帐篷漏水、潮湿一片,士兵们只能睡在污水沟旁边的湿地上。
《时代报》随军记者威廉·霍华德· 拉塞尔亲眼目睹战地医院的恶劣情况,他在报道中写下:“英国政府似乎天真地认为,这是一场不会流血或死亡的战争,因此没有准备任何为伤兵服务的医疗设备。医院是临时搭建的,受伤和生病的士兵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一些本来可以救治的伤病员最终 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我相信前线战士由于没有健全的医疗设备,以致无法得到完善治疗而惨痛死去的消息传到后方,必定会引起一阵骚动或令人无法相信。但这却是事实,不仅医护人员不足,就连包扎伤口的绷带也奇缺无比,我真不知该如何表达内心的愤怒和这惨痛的事实。那些不忍目睹这种惨状的当地百姓,纷纷捐出旧衣服和床单代替绷带使用……”
南丁格尔利用募集来的金钱修建病房、购买医疗设备和医疗物资、清洁病房,改善了战地医院 的卫生状况;她为伤员包扎,每天一跪就是8小 时,还亲自看护情况最严重的伤员;她给维多利亚女王陛下写信,为伤员讨要军饷,为军人修建公墓等等。
经过南丁格尔不懈努力,英国伤员的死亡率由原来的42.7% 下降到2.2%,士兵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郎”。
除了南丁格尔外,英国共派遣了229人远赴克里米亚救护伤员 ,包括慈善团体的修女、受雇佣 的普通妇女以及 一些志愿者,也有一些妇女以个人名义亲赴战地参与了救护工作。
战争结束后,南丁格尔被英国人视为英雄,维多利亚女王赠给她一枚胸针,以奖励她为伤员所做出的贡献。
1860年,南丁格尔在圣·托马斯医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护士培训学校,将整体护理理念贯穿于教学中,为后来建立的的护士学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板
。
1912年,国际护士会将南丁格尔的生日——5月12日确定为“国际医院日”(后改为“国际护士节”),世界各国医院及护理学校在每年的这个日子都要举行隆重的活动纪念她。
同一年 ,国际红十字会设立了南丁格尔奖章,授予世界各国为护理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护士。
参考资料:《南丁格尔与近代护理》、《克里米亚战争》、《南丁格尔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