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大桥,让希特勒头痛至极,使用V2导弹和喷气轰炸机也没炸毁!

标签:
雷玛根大桥鲁登道夫大桥希特勒喷气式轰战机 |
分类: 战争 |
文/灭霸他爸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桥在战争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桥有关的二战电影更是不胜枚举,比如南斯拉夫电影《桥》、德国电影《最后的桥》、美国电影《遥远的桥》、美英合拍的《桂河大桥》等等,都足以堪称经典!
除了以上几部脍炙人口的影片之外,美国电影《雷玛根大桥》同样精彩。
影片讲述了德军和美军反复争夺雷玛根大桥的故事,这个故事并非虚构,而是根据二战期间真实发生过的鲁登道夫大桥争夺战改编而成!
不过历史上的鲁登道夫大桥争夺战比电影更加残酷,德国为了摧毁大桥,不仅动用了坦克、重炮,甚至还动用了问世不久的V2导弹和喷气式轰炸机。
1944年六月,盟军登陆诺曼底,在西线开辟了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的败亡,到了1945年3月,盟军已经从西线逼近德国本土,德国战败已成定局。
德国元首希特勒不甘心失败,为阻挡盟军进入德国本土,下令炸毁莱茵河上的所有桥梁,其中就包括鲁登道夫大桥。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是欧洲第三大河,流经多个国家,其中,河流中段为法国和德国的边界,横跨莱茵河的多座桥梁,都被接到命令的德国部队炸毁了,只剩下了鲁登道夫大桥。
鲁登道夫大桥位于德国的雷玛根小镇,所以,也被称为雷玛根大桥,德国工兵爆破大桥时,出了意外,爆炸过后,大桥依然屹立不倒。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直以来有三种说法:
1,盟军逼近,德国工兵手忙脚乱,将炸药放错了位置,导致大桥未被炸毁;
2,德国工兵军官,不忍心炸毁大桥,只象征性放了一点炸药;
3,德国工兵引爆前,盟军装甲部队赶到,破坏了一部分雷管,导致大部分炸药未爆炸。
无论是哪种原因,都使得大桥未被炸毁,落入盟军手中。
盟军占领大桥后,立即巩固桥头阵地,并且调来工兵修复受损的桥身,由于大桥通过能力有限,盟军开始在附近搭建浮桥。
得知大桥未被炸毁的希特勒,暴跳如雷,严令德军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它摧毁。
从1935年3月7日开始,德国第十一装甲师及五一二独立重驱逐坦克营,出动重型坦克和重炮,企图炸毁大桥,但遭到盟军的阻击,没有得逞。
随后,德国空军出动飞机轰炸大桥,遭到盟军战斗机拦截和高射炮打击,战果也不理想,后来,希特勒下令发射11枚V2导弹,依然未能摧毁大桥。
从3月9日开始,德国空军出动装备了喷气式轰战机的第76轰战机联队第三大队轰炸大桥。
喷气式轰战机Ar-234B于1944年投入实战,数量有限,德军在几天内出动数十架次Ar-234B攻击大桥,给大桥造成了一定的损伤,但也有几架Ar-234B被盟军高射炮击落。
3月12日,德军再次出动11架Ar-234B,在损失4架飞机后,终于重创了大桥,三天后,大桥轰然倒塌,压死了当时正在执行维修任务的28名美国工兵,压伤了63人。
鲁登道夫大桥虽然倒了,但已经有大批盟军通过大桥到达了对岸,而且盟军搭建的几道浮桥也已经完工,所以,大桥倒塌与否,对战局的影响微乎其微。
据说,希特勒后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两个桥头堡决定了德国的命运,一个在诺曼底,而另一个在雷马根!”
参考资料:《雷玛根大桥》、《希特勒的喷气重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