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张士诚脱脱朱元璋高邮之战 |
分类: 元明清 |
文/晚风暮雨
元朝末年,旱涝瘟疫等灾难不断,朝廷赈灾不利,各地起义连绵不绝,经过多年混战,最终形成几股割据势力,张士诚就是其中之一。
张士诚,原名张九四,泰州兴化白驹场人,成年后与弟弟士信、士德以贩卖私盐为生。
白驹场有一个名叫丘义的灶长,为人刻薄凶狠,屡屡对张士诚兄弟及其他盐民们敲榨勒索和百般侮辱,盐民们对其恨之入骨,敢怒而不敢言。
有一天,丘义又对盐民进行勒索,忍无可忍的张士诚联合弟弟张士义、侄子张辰保和盐民李行素、李伯升父子 、潘愚 、潘元明、潘元绍父子、吕珍、徐子坚、徐义、张天琪、 蒋辉、周国俊、史文炳、大眼张等十八人,手执刀杖、扁担等,杀死丘义及平常耀武扬威的盐商、官吏十余人,并放火烧毁盐场官署和盐商房子20余间,正式举起反元大旗,这就是后来史书记载的的“ 盐民十八条扁担起义 ” 。
起义之后,附近盐民纷纷加入,队伍很快就发展到数百人。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张士诚拒绝元朝的招安,先后攻占泰州和高邮等地,随后在高邮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
当年与张士诚一起起兵反元的十八个盐民,全部都得到了官爵,张士诚占据的地盘是重要的盐产区,所以有“(陈)友谅最桀,(张)士诚最富”之说。
那么,张士诚到底有多富呢?
我们从元朝末期,一年之中,盐课收入就达七十六万一千余锭(一锭为中统钞五十贯),即可窥见一斑。
当时割据一方的几股势力中,张士诚首先遭到元朝的镇压,原因有二:
首先,与号称佣兵百万的徐寿辉和正在战场上势如破竹、屡败元军的刘福通相比,张士诚实力最弱;
其次,张士诚占据盐产区,等于切断了元朝的钱袋子,当时,元朝的盐课收入占到财政收入的八成左右。
第二年二月,元朝淮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苟儿三道(十分奇葩的名字)领军大举进攻高邮,企图消灭张士诚,但遭到张士诚部队的打击,元军惨败。
六月,张士诚主动出击,攻占了扬州,并陆续占领长江下游大片土地,不仅使元朝的财政情况进一步恶化,而且还断绝了元朝在这一带的赋税和粮食供应。
恼羞成怒的元顺帝,急令正在徐州地区镇压芝麻李义军的的丞相脱脱率诸王并节制各省军马 , 倾尽全国兵力,号称“ 百万 ” , 前去镇压张士诚。
史书记载:“ 西域西番皆发兵来助,族旗累千里,金鼓 震野,出师之盛 , 未有过三者。 ”
百万元军将高邮城围得水泄不通,张士诚和部下从未见过如此阵势,一度打算放弃抵抗,开城投降,但脱脱早已放出狠话: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脱脱准备在高邮屠城,企图借此来威慑江南各地百姓,但他没想到的是,被逼上绝路的张士诚,只有咬牙与元军死战到底了!
俗话说:一夫拼命,万夫莫当。
高邮城内的十数万军民,皆抱定必死之心,与元军拼杀,所以,兵力占据巨大优势的元军,猛攻一个半月,高邮城依然屹立不倒,城下堆满元军士兵的尸体。
到了十二月,元顺帝见高邮还未攻克,对脱脱产生不满,而此时脱脱在朝廷的对头们,在中书平章哈麻的带领下,纷纷进谗言诽谤。
昏庸糊涂的元顺帝信以为真,罢免了脱脱的官爵 , 然后以“ 劳师费财 ” 为由,将他贬谪到淮安路,不久改为谪往吐蕃,半路上又赐毒酒将他毒死。
脱脱被罢之后,高邮前线的元军改由河南行省平章泰不花、中书平章月阔察儿 等人统领
围城的百万元军全部都是脱脱拼凑而来,他们见主将被罢,已经军心摇动,无心作战,张士诚乘机率部杀出城外,元军大败,四散奔逃,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此役被称为“ 高邮大捷 ” 。
高邮之战,张士诚牵制了百万元军,对全国各地义军起了极大的掩护。
张士诚挟获胜之余威,连克通州、常熟、平江、湖州、杭州、嘉兴等地,成为雄踞一方的枭雄,但张士诚鼠目寸光,满足于现状,拒绝了占据集庆的朱元璋共同抗元的提议,还扣押了朱元璋的使者,从此,二人结怨。
朱元璋之后,多次东征,每次都被阻挡在高邮城下,从至正二十年至二十六年,徐达、冯胜、常遇春等将领先后六次攻打高邮,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最终攻下。
至正二十七年,张士诚被朱元璋俘获 , 押送到应天府后 , 绝食不降 , 不久,自缢身亡。
张士诚虽然有诸多不足,但反抗元朝有大功,有学者评论“张士诚于刚起义时,高邮会战大败元兵,在元末农民战争中做出了贡献。”
参考资料:《明史·列传第十一》、《元史 · 脱脱传》、汤钢、南炳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