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毛遂自荐”并没有挽救赵国,力挽狂澜的另有其人!

(2020-02-25 21:09:45)
标签:

毛遂

平原君

信陵君

毛遂自荐

分类: 先秦

文/晚风暮雨


“毛遂自荐”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但毛遂成名之后的事迹却很少有人知道,因为,毛遂人生的后半段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悲剧!


毛遂凭借一己之力促成赵国和楚国结盟,楚国同意派部队救援被秦军包围的赵国首都邯郸。

“毛遂自荐”并没有挽救赵国,力挽狂澜的另有其人!
毛遂自荐

目的达成之后,毛遂从此深受平原君的信赖,还得到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但是,仔细阅读史书就会发现,毛遂此行除了让自己名满天下、出人头地之外,并未解决赵国的燃眉之急。


楚王迫于形势,同意出兵救赵国,但楚军走到边境就停下了,不肯继续前进,因为楚王不敢拿自己国家的存亡,冒跟强秦开战的风险,所以,密令楚军留在半路观望。

“毛遂自荐”并没有挽救赵国,力挽狂澜的另有其人!

如果赵国击退围城秦军,楚军自然去帮赵国,趁机痛打落水狗,但这种情况基本上不会出现,因为两年前经历过长平惨败的赵国,元气大伤,无力独自抗秦,所以,才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援。


如果秦军攻破邯郸,赵国灭亡,连赵国这个所谓的盟友都已经不存在了,楚国更犯不上与秦国为敌了。


这时,平原君和毛遂已经回到赵国,无力左右楚军行动,所以,平原君和毛遂这趟出使楚国,基本上等于白跑一趟。


当时邯郸城,被围日久,粮食几乎耗尽,已经到了“炊骨易子而食”的境地,很多人主张开城投降。

“毛遂自荐”并没有挽救赵国,力挽狂澜的另有其人!

平原君找来李同(即李谈),组织三千人敢死队,出城袭击,秦军后退三十里,李同战死,为死守邯郸争取到一点宝贵的时间,但危急并未解除。


关键时刻,信陵君率领10万魏国军队赶到,与赵军一起击败秦军,挽救了赵国。


原来,赵王棋高一着,本着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的同时,也派人到魏国求援。


魏王和楚王一样,不愿与秦国为敌,表面上同意派兵救赵国,但背地里命令魏军将领走到半路看清情势再做决定。


与楚国不同的是,魏国有一位雄才大略的英雄——信陵君。


信陵君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意识到今天坐看赵国灭亡,明天秦军就会进攻魏国,所以,救援赵国,其实等于替魏国续命。


于是,历史上留下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传奇。

“毛遂自荐”并没有挽救赵国,力挽狂澜的另有其人!

信陵君解了邯郸之围后,得到消息的楚军才终于姗姗来迟,指望他们救赵国,无异于痴心妄想!


所以,平原君一行出使楚国基本上没发挥任何作用,只捧红了毛遂一人,从此之后,毛遂被平原君待为上宾。


公元前256年,北方的燕国趁赵国损失惨重的时机,派大将栗腹率领军队进攻赵国。


平原君刚愎自用,无识人用人之能,这时居然推荐毛遂领兵迎战,毛遂自知无领兵之能,极力推辞,但胳膊扭不过大腿,只能出发,不久之后,全军覆没,毛遂自尽。

“毛遂自荐”并没有挽救赵国,力挽狂澜的另有其人!

毛遂从自荐到自刎,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


参考资料:《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史记·魏公子列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