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阿部规秀杨九坪黄土岭抗战 |
分类: 战争 |
文/灭霸他爸
1939年11月20日,日本报纸《朝日新闻》以通栏标题刊登:“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所谓“名将之花”就是日军山地战专家、陆军中将阿部规秀。
击毙阿部规秀的人,就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炮兵连长杨九坪。
1939年10月2日,时任华北方面军驻蒙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旅团长的阿部规秀军衔从少将晋升为陆军中将。
11月,立功心切且急于报之前雁宿崖战败一箭之仇的阿部规秀,11月4日率领独立步兵第4大队等部日军约1000余人,对八路军进行报复。
先简单介绍一下日军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
这个旅团于1938年4月从日本本土来到张家口,此后,一直驻扎于此,直到1945年8月向中国投降。
旅团共辖有5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队、1个工兵队、1个通讯队,兵力十分强大。
1939年秋,独立混成第2旅团在张家口一带的分布形势为:
辻村大佐之独立步兵第1大队位于张家口、警备张家口、宣化地区;
中熊中佐之独立步兵第2大队位于怀来,警备涿鹿、怀来、延庆、赤城地区;
绿川大佐之独立步兵第3大队位于蔚县,警备蔚县、广灵地区;
堤中佐之独立步兵第4大队位于涞源,警备涞源地区;
森田中佐之独立步兵第5大队位于天镇,警备怀安、天镇、阳原、阳高地区。(1)
从日军5个大队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日军情报系统,已经查明活动于涞源县一带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杨成武部实力较强,所以特意在涞源县部署1个步兵大队,而其他4个大队则分散驻扎于多个县。
急于报复的阿部规秀带领的正是位于来源的独立步兵第4大队。
晋察冀军区认为日军在雁宿崖失败后,必定进行报复,所以将第3军分区及第120师各一部共6个团以及大批地方部队、民兵,交给第3军分区司令杨成武统一指挥,以粉碎敌人的报复扫荡。
杨成武决定将日军引到黄土岭,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围歼阿部规秀。
阿部规秀在八路军小股部队的袭击和吸引下,果然中计,于11月6日傍晚率领日军进入八路军在黄土岭设下的伏击圈。
通过分析情报,阿部规秀认为已经陷入八路军主力的包围,立即做撤退部署。
阿部规秀虽然精明,但此时撤退已经太迟了!
7日上午,大雨转小,但山区依然有浓雾,八路军利用浓雾的掩护,已经彻底切断日军退路。
中午时分,数千名八路军向日军发起进攻,阿部规秀急令日军抢占附近山头,两军士兵进行了殊死搏斗,有些山头,两军多次肉搏,易手数次,山坡上躺满阵亡士兵的尸体。
阿部规秀在一处山坡上,找到一户农家作为自己的指挥部。
八路军1团团长陈正湘,通过望远镜发现了一伙日本军官进入农家,立即向杨成武请求派炮兵连前来助战。
杨九坪连长带领炮兵连很快就位。
当时炮兵连装备有几门82毫米炮机炮,这种炮的射程为2800多米,射速为每分钟10-15发,弹重3.8千克。
杨九坪连长亲自测定距离,试射两发,第三发炮弹准确地落入农家院子里爆炸。
当时,阿部规秀正背对着门坐在一张桌子前看地图,被几块弹片击中,当场毙命,其余日本军官和参谋,受伤程度不一。
这户农家住着陈姓农民一家十余口人,当时目睹阿部规秀被炸死的陈汉文还是个男孩,几十年后,他回忆:当时炮弹从十八道梁飞过来,落在我家院子里,炸了一米多深的坑,阿部规秀在我家里,正对门口坐着,炮弹“轰”的一声,炮弹皮子就打中了他,我亲眼在那儿看到,不过三米,炮弹皮把他打倒后,日本兵好像特别慌张,背上他就撤了……
当时,参战的八路军由于弹药耗尽,且日本援军独立第3大队长和独立步兵第5大队逼近战场,驻在保定的第110师团第110联队也在赶来的路上,八路军主动撤退。
黄土岭战斗,进入包围圈的1000多日军,被击毙数百人,第110联队于11月10赶到附近时,还看到这部日军焚烧战死者尸体冒气的浓浓黑烟。
阿部规秀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建立新式陆军以来,第一个在战场上被击毙的日本陆军中将。
阿部规秀死后,人见与一中将接任独立混成第2旅团长。
虽然死后被誉为“名将之花”,其实,纵观阿部规秀33年军旅生涯,并未有出色战绩,不过是一位按照常规晋升的平庸将领而已。
中国人自古喜欢搞“为尊者讳、为死者讳”这一套,历史上的晋惠帝,就是“何不食肉糜”的那位,明明是个傻子,死后居然也能得到了“孝惠皇帝”这样的褒义谥号,日本文化承袭自中国,自然也精于此道,所以给死在战场上的阿部规秀送了一个“名将之花”的称号也在情理之中。
参加黄土岭之战的八路军当时并不知道打死了阿部规秀中将,直到过了一个月,晋察冀军区从监听的日本广播电台中才得知此消息,然后转告第1军分区,这时,炮兵连长杨九坪才知道自己干掉了日本中将。
引用资料:
(1)王辅·《日本侵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