挎剑追星 设计帽子 这样的汉高祖你认识吗?

标签:
汉高祖刘邦历史斩蛇宝剑刘氏冠 |
分类: 秦汉三国 |
汉高祖刘邦是一位传奇人物,从秦帝国的一名小亭长,三年亡秦,四年灭楚,建立四百余年大汉王朝!刘邦是出版社钟爱的人物,每年几乎都有传记出版,也是网络和自媒体上的热门人物,相关文章汗牛充栋。
刘邦的事迹和功业,可谓脍炙人口,路人皆知,这里不再重复,今天就来说说刘邦鲜为人知的那些事:
游侠刘邦
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三岁,年轻时,还处于战国末期,当时东方六国游侠盛行,且大多投奔在四大公子门下。
刘邦非常崇拜四大公子之一的魏国信陵君,但却没机会见到本尊,因为刘邦开始走上游侠道路的时候,信陵君已经病逝了。刘邦称帝后,路过魏国故都大梁,都会亲自去祭祀信陵君,还为信陵君安置守墓人家。
信陵君的孙子魏无知,后来加入汉军,成为刘邦的谋士,还推荐了魏国人陈平,陈平“六出奇计”,为汉朝立下大功,被封为曲逆侯。
刘邦大概20多岁时,投奔魏国张耳,张耳曾经是信陵君门客,继承信陵君遗风,广收门客,刘邦和张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刘邦将女儿鲁元公主许配给张耳之子张敖,楚汉战争期间,韩信攻灭赵国后,刘邦封张耳为赵王,张耳去世后,其子张敖袭爵。
魏国灭亡后,张耳被秦国通缉,隐姓埋名,躲藏起来,刘邦与张耳失去联系,回到家乡,继续游侠生涯,投奔沛县豪强王陵门下,秦帝国统一后,成为秦帝国的泗水亭亭长。
网络上总是有人骂刘邦是“流氓”,这个称呼莫名其妙,刘邦做过游侠,但游侠不等于流氓,游侠中有鸡鸣狗盗之徒,但不能以偏概全,收留无数门客的战国四大公子,可以算是最高级别的游侠了,也并没有被人称为流氓大亨啊!
刘邦曾在家乡游手好闲,四处游荡,但并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如果这样就被称为流氓的话,那么淮阴侯韩信投军前,在很长时间内,也是这种生活状态,为何没人管他叫流氓呢?
设计刘氏冠
刘邦担任秦帝国泗水亭亭长期间,设计了一种帽子的样式:“高七寸,宽三寸,竹皮为里,漆丝为面”,后来还派遣手下到薛郡找工匠,按照设计制作出来,自己经常佩戴。
刘邦称帝之后,这种帽子就被称为“刘氏冠”,并且下令:“爵非公乘以上,毋得冠刘氏冠”,也就是只有第八级公乘爵位(秦朝将军功爵位制分二十级,汉承秦制)以上的人才有资格佩戴。
刘氏冠后来成为祭祀宗庙时佩戴的帽子,又名“斋冠”,因其冠板细长而又被称为“长冠”,还有“鹊尾冠”等多个名字。
斩蛇宝剑
在汉朝,皇帝的信物,或者说皇权的象征,除了“传国玉玺”外,当属“斩蛇宝剑”,汉朝皇帝举行登基仪式时,都必须佩戴。
《续汉书·礼仪志》记载汉惠帝刘盈登基时的场景“……中黄门掌兵以玉具、随侯珠、斩蛇宝剑授太尉,告令郡臣,群臣皆伏称万岁……”
斩蛇宝剑,是刘邦放走押送咸阳的役夫后,带领十几个人逃往芒砀山的路上,遇到一条蛇,将其斩为两截时的佩剑,当时身为亭长的刘邦,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佩戴名贵的宝剑,所用的应该只是一把普通的三尺剑(秦始皇的佩剑七尺),刘邦称帝后,曾自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后来,斩蛇宝剑成为皇帝的信物,更换了一把与皇帝身份相配的七尺剑,被装饰的华丽无比。
《西京杂记》卷一记载“剑上有七彩珠、九华玉以为饰,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室中,光景犹照于外,与挺剑不殊。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常若霜雪……”
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曹丕篡汉称帝之际,也都以斩蛇宝剑作为信物,后来,司马家取代曹魏,将宝剑放入武库,晋惠帝元康五年(公元295年)十月,武库失火,宝剑被焚毁,另有“汉高祖斩蛇剑穿屋而飞”等离奇记载。
回报萧何
萧何是沛县丰邑人,和刘邦同乡,两人相识很早,萧姓为当地望族,地位远高于刘家,萧何任沛县主吏掾,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县长秘书,刘邦曾多次犯事,都是萧何替他遮掩。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泗水亭长刘邦要到首都咸阳服徭役一年,出发之前,沛县的兄弟、朋友们都来送行,并送上红包,其他人的红包都是三百铜钱,这在当时可谓重礼,当时秦帝国亭长的月工资大概只有几百铜钱,萧何的红包却有五百铜钱,比别人多两百。
刘邦称帝后,分封功臣时,把萧何排为第一,准许“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封萧何8000户食邑,后又加封2000户,以报答当年萧何多送礼金的恩情,不久后,又加封萧何5000户。
更多精彩原创文章请搜索关注【指缝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