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年·这个没有吃过不能赖我-----(2)打黄米粿

(2013-02-17 23:19:58)
标签:

杂谈

赖我

米疾

大山里

氛围

分类: 风土人情

   米粿也叫年糕,小时候我们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虽然有很多东西买不到,但是,过年了,每家每户都要打上几十斤或上百斤米粿,能一直吃到来年的二、三月。在农村,正月里来了客人,用菜心炒上米粿,热上自己酿制的米酒,那一个香啊,在村外就能闻到哪家炒米粿的香味了。

    特别是打米粿时,并不是一家一户能单独做成的,左邻右舍早就约好了时间,十几二十人,做完张家做李家,热闹的场面忙完了村北忙村南。那几天最吃香的可能就是村里的几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了,虽然是累一点,但是绝对不会推辞,那是人情啊!!!要说累最累的当然是村里那几口石臼,从农历20左右开始就每天没空了,整天张着大口笑呵呵的,任人捶打,只要主人满意滴做成热腾腾香喷喷的米粿,就是没有一点怨言。

    要说最开心的,那当然还是女主人了。当一家之主的男人在做着各种准备时,女主人更是早早地开始烧火热灶,把火烧得“呼呼”响,直把开水烧得“嘟嘟”冒直气,表示今天有很多贵客临门。谁都知道,请来帮忙的当然都是贵客啊!这一天,她还要拿出自己的好手艺做好满满的一桌菜,以表示对左邻右舍的感谢。你想,过不了几天,在外的儿女、孙女们就回来了,就能吃上香喷喷的米粿了,左一声“奶奶”右一声“外婆”她能不开心吗?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曾几何时,那种手工打米粿的农事不见了,一年到头在市场上随时都能买到“黄米粿”了。这种进步不知牺牲了多少人情,牺牲了多少邻里之间的你帮我助。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年味谈了的原因吧,过年忙忙碌碌为的啥?不就是为了热热闹闹的场面,团团圆圆的氛围吗。少了热闹的场面就是淡了年味啊,就是传统丢失的表现啊。为此,在春节临近时,我专门去了四都庄河村的老鲍家,记录了庄河村打米粿的场景。

http://s2/mw690/a44175d6gd56dc45a5a59&690
http://s7/bmiddle/a44175d6gd56dd8bae81c&690
    老鲍是庄河村的“当家人”,一村之主,在十里八乡有很高的威信,人缘很好。
    这一天,农历腊月二十,老鲍招呼了村里的十几人,热热闹闹做黄米粿开始了,这可是老鲍一直以来的老传统了。做黄米粿的程序大致如下:

备料:先是备米;要在农历十月下旬开始准备好新收获的粳米,粳米要纯,不能有杂质,每年要准备两三百斤。      

      再就是要备好米粿柴;每年农历十一月左右就要上山采集米粿柴,专门用来烧成灰,柴灰泡成金黄色的渍,用渍浸粳米。这样浸过的米色泽金黄,有一种特殊的颜色和香味。不仅颜色好看而且耐储存。这也就是黄米粿的“秘密”。

     准备炊具;做黄米粿少不了各种专门的炊具 ,大大小小十几种哦,有的我还真的叫不上名来,反正是用来洗的、装的、蒸的、打的、凉的、储存的,因有尽有了。           

 蒸黄金米饭:打黄米粿先是要把浸透的粳米蒸透,第一次把渍浸过的黄金米蒸成饭,经过木桶滩凉再进行第二次上灶蒸透,主要目的就是让米充分、均匀地熟过心,保证每一粒米都熟透,这样的黄米粿才能不粘牙。

http://s3/bmiddle/a44175d6gd56ddb899df7&690

http://s10/mw690/a44175d6gd56dddcd8d1c&690

http://s9/mw690/a44175d6gd56de136b38c&690

http://s7/mw690/a44175d6gd56de3a4dd1f&690

http://s5/mw690/a44175d6gd56d3530fcb4&690

http://s13/mw690/a44175d6gd56d2f58be6c&690 打米粿:打米粿是一件体力活,十几个人,轮番上阵,刚蒸透的米饭,在石臼里经过木棍的锤打起到了物理变化,由米粒变成了饭团,由粘性变成了弹性,由个体变成了团体,这不能不说是群体劳动的结果,这更加体现了团结的力量和合作的成果。这样的米粿“紧宁”啊!

http://s2/mw690/a44175d6gd56d54ebd981&690

http://s10/mw690/a44175d6gd56d562a43e9&690

http://s16/mw690/a44175d6gd56d5a36c7ff&690

http://s12/mw690/a44175d6gd56d5b955b9b&690
做粿:“紧宁”的黄金饭团被搬上早就准备好的案板,几个有经验的师傅,动作娴熟地经过揉、压、切、整等程序,一个个金黄色的黄米粿出来了。这确确实实是上天赐与的、纯自然的传统美食。

http://s11/mw690/a44175d6gd56d6c8d258a&690

http://s12/mw690/a44175d6gd56d6e20eb2b&690
http://s12/mw690/a44175d6gd56d70dd280b&690

http://s13/mw690/a44175d6gd56d71e2d5fc&690
http://s5/mw690/a44175d6gd56d7449b394&690

http://s13/mw690/a44175d6gd56d75b227ac&690

http://s10/mw690/a44175d6gd56d76f341f9&690
凉粿:热腾腾、香喷喷的黄米粿已经做成,此时,女主人已经乐开了花,她像对待孩子一样,要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摆上“楼间”,让它自然凉却,让它定型。原因是这里自然通风,干燥凉爽,空间开阔,真是储存年货的好地方啊。你小时候是不是也有过在“楼间”独自偷享美食啊。                还有就是储存了:黄米粿的储存也有讲究,要用稻草灰烧成水,储存黄米粿,这样的方法,能使米粿持久不变味不变色,长久保持“黄米粿”特有的本色、本味。
这就是我们日思夜想的“松阳黄米粿”。
    其实我认为,打黄米粿真的不是简单的一件年事活动,它还有其特殊的意义。通过“打粿”之类的活动起到了联络感情,增强友谊,传承文化的目的。通过团体的合作劳动,谈笑间“隔阂”灰飞烟灭,“矛盾”早已被几碗“老酒”化到大山里去了。谈笑间也把一年的“村事”总结了,来年的希望谈定了;孩子和亲友们也早早开始了“过年”的氛围,这个年过的持久啊、年味浓啊。

http://s11/mw690/a44175d6gd56d9b2a0e5a&690

http://s12/mw690/a44175d6gd56d9c8adb5b&690

http://s15/mw690/a44175d6gd56d9dcada2e&690
    现在许多人不免又怀念起这种热热闹闹的场面制作的黄米粿了,因为它里面有浓浓的“年味”。但是,大都数人已经无法享受到这么精致的美食啦,这个也真不赖我,赖谁?赖中央电视台啊,中央电视台不是做了《舌尖上的美食》节目吗?他为什么不介绍、不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世间还有松阳人手工精制的“年味浓浓”的黄米粿啊。强烈要求中央电视台补做一期《舌尖上的美食---松阳黄米粿》!
http://s4/mw690/a44175d6gd56d9f590b5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