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行】义县:奉国寺,万佛堂石窟,广胜寺塔

标签:
义县奉国寺万佛石窟辽塔大凌河 |
分类: 黑吉辽蒙 |
义县与北镇(北宁)隔着一座医巫闾山,风雨交加中,我们无法亲近它,却坐车翻越了它。到达义县后,狂风暴雨没有减弱的趋势,只好窝在宾馆睡大觉,直到黄昏,雨停风住,出来找吃的,才发现这座曾经的边关重镇好荒凉,街上关门闭户,少见行人和车辆。宾馆离奉国寺很近,步行几十米就到了,暮霭中的古寺神秘而庄重。















第二天起个大早再次来到奉国寺,寺院还在沉寂之中,没有开门,我们也没有等待,而是继续向前走,按当地人的指点,再往西行,那里有一座辽塔。在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这种形制的佛塔处处都有,可见当时辽国崇佛风气之盛。
转完古塔,回到奉国寺,虽然已是第二次来,但这里仍然充满了魅力。
万佛堂石窟是东北地区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我国北朝石窟中纬度最北,位置最东的窟群。石窟面临大凌河和医巫闾山,保存不好但风景不错,是我们的重点,导航显示石窟离城不到十公里,但为了绕经一座桥,实际有近二十公里,出租司机喊价50元,一文不少,后来我们回来时也用他的车,感觉还是值。
我们的足迹
广胜寺塔,位于义县南街,建于辽开泰年间(1020年),八角形实心密檐式,十三层,高42.5米
奉国寺,俗称大佛寺,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是辽朝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萧绰)故里所建的皇家寺院,它不仅是国内辽代遗存最大的木构建筑,因其大雄殿规模面积全国最大,堪称中国寺院第一大雄宝殿。
殿内七佛及胁侍菩萨以及天王,摄人心魄,佛坛前的石雕供器,梁架彩绘,山墙壁画等均属古代艺术珍品,奉国寺是首批全国文保,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万佛堂石窟在义县城西北的大凌河北岸,始建于北魏年间,因为常年的自然风化与年久失修,大部分石窟已经破损坍塌,不复存在了。现存石窟大部分是明朝嘉靖年间重修的,分东、西二区。东区的石窟规模不大,仅留有少量的佛像,较为珍贵的是第五窟的题刻手迹乃是平东将军元景在公元499年(景明三年),造崖时手书其上的,康有为评为"元魏诸碑之极品",同时是关于契丹民族的早期史料,弥足珍贵。西区的石窟分上下两层,上层三窟,下层六窟。后崖有一大肚弥勒佛像,高3.2米,面带微笑,叉脚倚座,亲切慈祥,堪称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