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于丹被“哄”看伪高雅

(2012-11-20 14:45:06)
标签:

杂谈


    于丹在北大被“哄”下台,此举一时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有的为北大学子喝彩,有的呼吁理性说“不”。
    当口口相传把事件说成了北大学子让于丹”滚“之后,有人还原了事情的真相:这场演出是皇家粮仓办的,和北大没有关系,不是北大请该女士来的;这是一场商演,所以在场烦她的人第一身份是戏迷不是北大学生;现场没有听到很大声的“滚”;在一排镇国之宝面前,任何心灵鸡汤式的东西都是一种亵渎,这位女士今天很不合时宜的穿着超短、黑丝、恨天高就上来了,实在不太尊重且有碍观瞻。
    这个贴子显然是热爱北大的人发的。因为他也知道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场合,北大学子高呼“滚”是不妥的,于是从各个层面撇清北大学子和“滚”的关系。但你不难想象,在如上所说谢幕中反感的抵制情绪下,有人高呼“下去”,难免有人脱口而出“滚”来,没有人承认这个不雅的言行,结果是于丹“滚”下台——尴尬离场!
    对于丹“起哄”,无非两个出发点:一是不喜欢听于丹讲话,二是觉得于丹不配在这里讲话。于丹因在央视讲《论语》而成著名文化学者,对她一开始是狂热地捧,后又在质疑声中,被称作浅薄。把《论语》讲成了心灵鸡汤,是一个女学者的自信,但当迅速走红后,她几乎以明星的姿态出现在各个领域:选秀、评球----过于高调,大概是被纯文人所轻的吧,况且她讲的《论语》又是那么的随性,于是早就被排斥在文化人的小圈子外,如同欧洲贵族的血统,你再有钱,也不过是个暴发户,绝不是贵族!由此猜想,对于丹起哄,出发点是“你不配在这里讲”!
    十几位国宝级昆曲大师,又是在中国最高学府的礼堂,你不难想象来这里人的膜拜之心。可遗憾的是,很多人以为自己喜欢了高雅文化,就成了高雅的人,一旦碰上某些突发事情,就露了馅——比如于丹登台他们就不淡定了!做了多年的文化记者,我深有感触的是:从事传统文化工作的人,往往具有更高的文化素养。一次随同文化下乡,上大巴车时,发现跳舞的年轻人都挤着上车,而京剧团的演员则是年轻人让年长者先上车,当时深有感触:学习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唱戏听戏那么简单,而是要沿承骨子里的文化素养。另有一次在参加某大学京剧社活动时,几位学京剧的大学生为抢座位互相对骂,旁观者愕然:这哪里像学京戏的呀,还是先学会做人吧!
    喜欢昆曲的,来听昆曲的,一定认为自己热爱的是高雅文化,甚至以此而自豪,更甚至以为自己也是高雅人了。其实,真正的高雅,是一种尊严,一种高超的品行。而不是一种简单的爱好。于丹的草根,你可以不喜欢,但还是给人尊严,同是也是让自己更有尊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