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微博营销勿陷“骂战”
(2012-11-27 16:19:42)
随着李安《少年派》、冯小刚《一九四二》、陆川《王的盛宴》的上映,贺岁档电影之争已经打响。今年贺岁蛋糕如何瓜分,微博营销蠢蠢欲动。
《王的盛宴》上映在即,周末便遭遇微博“砸挂”。有人在微博连发评论,称“无知无耻的陆川,请不要再用日本造型大片糟蹋中国的历史了!”更是号召网友不要去看《王的盛宴》。爱子心切的著名作家陆天明,连连回应,反驳批评言论,并质疑:“这个人一定是另一家电影公司派出来为其它影片在十一月二十九日争票房的。居然公开号召大家别去看王宴。哈哈,做得也太露骨了吧?这么一点自信都没有?居然打压自己的同行。国产片已经够可怜的了。同行帮着同行吧,别自相残杀了。发展国产电影是大局!!”网上吵得一派热闹,观众们其实很迷糊:这是演的哪出戏?
当下,微博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去年微博女王姚晨曾经陷入电影微博营销的漩涡:《蝙蝠侠》《蜘蛛侠》之争正酣,姚晨连续更新微博3条,大赞蝙蝠侠之余狂踩《蜘蛛侠》。随即被网友吐槽说“连配发的海报都弄错了。”是不是真的看过电影,是不是真的看懂了电影,网友唏嘘:微博影评变了味,成了变相的营销。印象中,一向口碑极好的姚晨因此首次陷入信任危机。名人微博影评要么变得更加慎重,要么商业味变浓。而商家也因此看到了微博在电影营销中的能量。
去年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的票房神话,微博的力量功不可没。电影宣传的阵地,也从传统媒体转向微博:《让子弹飞》的照片在微博风传,《将爱》大晒李亚鹏写给王菲的“微情书”,王小帅新片通过微博选演员……通过名人效应、制造话题、网友互动等方式,微博成为电影营销的新宠。今年冯小刚的“冯通社”,更是三句不离“一九四二”:“《一九四二》没有乐子、没有热闹、没有红火,有的只是历史的真相。”“让打工子弟免费看上《一九四二》”等等,有感官有话题,可谓未映先点上一把火,把人的胃口吊起来。
微博营销成本低,门槛低,很难把关,弄不好就陷入恶性营销。陆川的《王的盛宴》还没有放映,有网友就打压这部电影,更甚而拿《南京南京》说事,给陆川扣上个“汉奸”的帽子,号召大家抵制这部电影。说句公道话,这对一个电影人来说很不公平:电影还没有上映,把你的观点强加给观众,造成先入为主,本来国产电影就不景气,这不是雪上加霜吗?微博砸挂很容易,找几个人发几篇恶评,很有可能就左右了观众看电影的选择,试想一下,各个电影发行商在微博营销中,以打压竞争对方影片为目的,势必将陷入恶性竞争的漩涡。
其实,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每个人的喜好不同,电影评论不过是一家之言,本无可厚非。连日来,随着贺岁片的陆续上映,很多文化名人在微博发表自己的观影感受,微博影评,只有寥寥数语,却不乏深度和中肯。反观那些直接说某部电影“不好看”,实在有故意打压对方来谋取利益,借微博影评恶意营销之嫌。
电影营销进入“微时代”,微博营销的名人效应、网络互动是优势,但被不良竞争扯入“骂战”,真的是中国电影的噩梦!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