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全玉竹:美容医生应该及时抢占医美市场  [时讯专稿]

(2013-07-04 15:53:32)

 peilu   2013-06-25 17:15 创建      5 评论

作为原北京八大处整形外科医院注射美容中心创建人,全玉竹医生选择离开的决定令同事“震惊”不已。经过一年的深思熟虑,他已有自己的规划:要自己创业开设高端的抗衰老中心,做出快捷美容诊所的模式,最终实现上市目标。医学美容时讯(以下简称“时讯”)特邀全玉竹医生谈谈他的心路历程和他理想中的微整形事业。

医学美容时讯专稿    采访/撰稿:peilu

http://www.yimeiquan.cn/static/editer/attached/image/20130625/20130625090150_49531.jpg [时讯专稿]" />

全玉竹
副主任医师,原北京八大处整形外科医院注射美容中心创建人,北京吉朵医疗美容医学总监,Beautystone国际抗衰老研究中心(香港)执行董事,华夏富聚投资有限公司评审专家团首席医学顾问,华仁和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特邀医学顾问,清华大学美学讲堂特聘讲师

时讯:您在微博上比喻自己是“去攀登人生更高的顶峰”,您的同事以及同行友人如何看待您离开公立医院这一举措?

全玉竹:“攀登人生更高的顶峰”,意在说明人的一生中有很多需要攀登的“山峰”,而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一个山峰上。在体制内呆的时间长了,应该走出去欣赏体制外的“风景”。我的个性决定了我喜欢去挑战和冒险,整形医院(编者注:全玉竹医生原所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这座“高山”我已经攀登过了,下一步应该去挑战我没有尝试过的山峰。所以我把这次辞职创业比喻为攀登人生更高的顶峰。

做出决定后我很快就办好了离职手续,之前也并未公布消息,因此同事们的反应可以用“震惊”来表达,震惊之余均表示了惋惜。因为我在整形医院工作13年,同时参与建立了两个科室,手术和非手术技能在院内拔尖并得到大家认可,所以他们觉得惋惜。还有部分同事本身没有勇气出去,对我表示了佩服和支持,认为我走对了路。相比之下,在民营医院的朋友们则是异口同声:非常支持!有的甚至说我出来晚了,应该再早几年出来。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让我感觉到体制外的朋友们更支持我,而体制内的人或多或少认为可惜,或者觉得我的决定是不理智的、唐突的。


时讯:是什么因素促使您要跳出公立体制自己创业?您提到“经过一年的慎重考虑”,这一年的考虑涉及哪些方面?


全玉竹:很多年前我们医院开职代会的时候我就提出要把整形和美容分开。我的想法是整形应该突出公益,接受整形的很多都是先天畸形以及烧伤后的病人,本身就很不幸且有的患者家庭贫困,理应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给予减免手术费甚至由国家负担;美容不一样,大部分针对的是健康人群,因此美容就应该体现效益,实现盈利。很过韩国医生到中国来“淘金”,同时吸引中国人到韩国做手术,其美容业早已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之一。我们也曾尝试在体制内做改革,但由于体制的限制导致整形不公益,美容又没有效益,看着大批的客人跑到韩国去做手术,我们的技术并不比他们差,然而大量的资金就这样流到国外去了。出现这个情况,也促使我挑战一下,跳出公立的体制去尝试市场经济下的美容。

除了上述想法,我考虑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因为我这几年一直从事美容行业,尤其是微整形注射美容,这个行业市场巨大,同时存在很多违规现象,比如美容院开展注射项目、使用伪劣产品等等,给客户造成很大的伤害,监管又难以覆盖全面,导致市场混乱。我认为我们从事医疗美容的“正规军”医生,应该用正规手段去抢占市场,不给违规医疗留下余地。这对几个方面都好:第一,市场良性发展;第二,给客户带来安全健康的美。这也是我出来的原因之一,我们要及时抢占市场,不能等违规、不正规的操作把这个市场毁掉再行动。

时讯:您的新事业计划是开设高端的抗衰老中心,做成“快捷美容诊所”模式,这一构想思路从何而来?


全玉竹:这几年美容逐渐向非手术倾斜,其市场比例越来越高。2011年美国整形美容市场86%以上就是非手术(注射和激光)。现在大家更倾向快捷微创式的、零恢复期的美容。我的灵感就来源于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快餐店。现在社会工作节奏比较快,人的压力比较大,可能没有整块时间来做一件事,只有一些零散时间。我的设想是:客人中午休息逛街时发现额头或眼角有皱纹,进了商场后就有一个快餐式的美容连锁诊所,花十分钟、二十分钟进行注射美容,出来后皱纹就没有了。我们想给客户提供的就是这种服务。


时讯:请分别定义您设想中的“高端的抗衰老中心”以及“快捷美容诊所”模式,“高端”和“快捷”,两者是否有矛盾?

全玉竹:我们想做的高端抗衰老中心其实就是结合了微整形注射美容、光学射频治疗和高端健康管理为一体的机构。通过健康咨询、健康医疗这种服务,告诉客人正确的生活方式、正常的皮肤养护的方法,如何保持年轻化,而非单纯地“有病治病”。我希望客人学会居家养护、居家抗衰老,除了治疗,还要给他们信息,使之改变生活方式,真正达到又年轻又健康。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是我们的目的,而不是简单把脸蛋弄漂亮。

高端和快捷两者并不矛盾。首先非手术抗衰老方式在费用上比传统手术贵,原因:非手术抗衰老需要定期治疗,治疗的次数比较多,需要的总费用比较高。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是价格的高端。其次是技术的高端,由正规的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医生来操作,把操作的风险降到最低。最后是产品和设备的高端,必须使用正规的安全产品,我们所用的仪器设备也是最先进的。高端并不代表不快捷,其实高端更需要快捷,我们现在讲的其实是一种高端的服务,而不是在体制内看到的排队挂号、等候缴费现象,我们的流程会更加便捷和人性化;

时讯:未来除了您本身医生的职责,还将承担管理营销的工作,您在有了创业模式的构想后,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目前的进度以及您的工作状态是什么?

全玉竹:从两方面做了一些准备,一方面是思想、心态上的准备。我长期在体制内工作,对体制外的东西并不是很熟悉,突然要放弃这种所谓的保障、铁饭碗,而外面又是比较陌生的环境,能不能适应是一个问题,所以我需要很多时间来接触、了解、思考外面的情况。放弃了体制和公立医院光环后,我就是一个普通民营医院的医生,如何适应这种落差,等等。同时还要有接受失败的心态,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有可能我的创业第一步是失败的,没关系,我有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第二个准备就是合伙人的准备。我要选择跟谁合伙,所谓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如果跟合伙人的理念、价值观不一致,尤其是我们做医疗美容的,就没法在一起合作。我是科班出身,接受传统教育,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个医生,不会把利益作为唯一的追求,所以有悖医伦的、危害健康的行为即使很赚钱,我也不会去做。所以要了解合伙人是不是有跟我有相同的理念,如果对方是什么挣钱做什么,那我是不能与其合伙的。在这一年中我也在寻找能理解我的心情以及做事风格且观念一致的合伙人,把微整形注射美容当做一个事业来做,不是单纯为了挣钱。

目前我们已经开了一家高端抗衰老美容中心,面积不大,突显快捷、融合国际最新技术,紧跟国际医美发展趋势,下个月(7月)就开业了,已经开始走上了第一步。至于以后经营还会出现很多问题,等遇到了具体问题我们再一起坐下来解决。

时讯:对于新的事业计划预想到的困难有哪些?对于何时能够实现目的是否有预计?

全玉竹:我在整形医院的时候曾参与建立过两个科室,每次我都会给自己定一个三年计划,两个科室在经过三年成长期之后都成为了整形医院的效益科室。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从最初不被看好的科室发展成为效益名列前茅的科室,我的一些设想和规划得到了实现,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肯定,这也是我敢出来的一个原因。

我对目前这个诊所以及我的事业同样也定了三年目标,虽然在体制外跟在公立医院做有很大的不同。第一年的目标就是成功地摸索出一套商业模式。目前我们这种非手术为主的小型连锁抗衰老机构还没有成功的模式,所以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我们现在需要自己去摸索,希望一年后能够盈利;第二年希望能够快速发展,在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获得大家认可;第三年能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三年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扩大融资,增加连锁机构的规模,为下一步的企业上市做准备,这是我跟合伙人最关注的,也是最吸引我出来的一个原因。我们都有想做一个医美企业上市公司的一个目标,我们上市的目的是要把微整形抗衰老作为一个长期事业,给美容行业注入一股新生力量,所以我希望三年后我们有能力去思考一些有关上市的准备工作。

时讯:您理想中成功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

全玉竹:专业性和效益性结合的机构。首先体现出我们行业的专业性,我们从正规医院出来要把正规医院好的风格带到民企来,用温馨的人性化服务和正规、严谨的医疗操作给客户带来高端的医疗享受。医美市场就像海上的冰山,露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也就是我们目前正规医疗机构占有的市场,而更大的市场蕴藏在一些高档会所和生活美容院。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把这个市场发掘出来,引到正规医疗的道路上来。正规医疗和渠道的有效结合不仅可以避免违规医疗的发生,减少美容伤害案的发生,而且可以创造不可低估的市场效益,这是我对模式的初步构想。

时讯:这次的三年跟公立医院创立科室的三年是不一样的,是否有预计到一些困难?

全玉竹:之前在公立医院创立科室只是给我一个信心,不能照搬,因为之前都是在体制内实施的,体制内有体制内的优势,但是出来后,一个一点名气都没有的机构怎么能够做出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或者第一年能做到盈利,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但是体制之外也有好处,就是其灵活性,之前在体制内没法做到的事情在体制外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和渠道的合作。如何发挥体制外的优势来弥补离开体制之后的弊端,这是需要探索的。现阶段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品牌的建立和客户的资源,离开体制的光环困难要比预计的大。忍受寂寞,练好内功,提高服务,拓展渠道是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三年的计划有可能会缩短,也有可能三年有困难,但无论如何我和合伙人都是有信心的。

时讯:在新诊所中,您具体有哪些职责?作为医生的角色多一点还是作为经营管理者的角色多一点?

全玉竹:因为我们医生是从事技术的,我的优势就是技术,不论是我自己创业还是和别人合伙创业,我要发挥的是我的长处,主管技术。其实一个机构的经营、运作很多方面是我不熟悉的,我在体制之内创立科室和在体制外创业有很大的区别,这就是我为什么需要合伙人,我需要懂管理懂运营的人把事情做得更好,所以我在这个机构里面更多的就是一个医疗机构的负责人,主要从技术方面考虑,负责医疗安全、项目实施以及技术培训。至于管理,有专门的管理及市场方面的人才来做。机构里面还有很多演艺界的明星,他们也是合伙人,利用其影响力来宣传,也让我们能更快地融入这个圈子,更快地获得客户资源。

时讯:之前也有不少医生“下海”,但后来又纷纷回到体制内。针对这一现象谈谈您的看法。

全玉竹:这其实也是影响我做决定的因素之一。在之前一年的准备期中,一度放弃了离开体制的想法,因为类似的报道很多,包括我身边有些同事,有的虽然没有再回到体制内,但是在外面做的也不顺利,碰到很多困难,他们告诫我:千万不要离开公立医院。有一部分医生利用公立医院的牌子,在外面行医,顶着体制内的光环,在外更容易兼职,做得很好,收入也不错,所以根本没有要离开体制的想法,还有一些人离开体制后又回到体制内。我必须想清楚他们问题出在哪里,之后才能决定是不是要离开。

经过思考后我发现有些医生之所以离开体制之后不顺心,是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心态准备不够。之前在公立体制里是权威、专家或者教授,受人捧。去了民营机构后,可能民营医院老板更看重效益,没有效益就没人奉承,他们就会产生失落感,认为自己在公立医院里有很多病人排着队要看病,出去后也是应该排队看病的,这显然是不对的。公立医院排队是因为很多人冲着公立医院的光环和牌子来的,不见得都是冲着医生来的,离开后,可能带走一部分客人,但更多是需要重新树立威信吸引客户,很多人因此失落,没有客户就没有效益还得不到尊重,心态就不平衡了;第二,目标不明确。我们常说下海,但我是反对下海这个词的,下海是没有目标地游泳、戏水,海里风平浪静的时候可能觉得很好,来了风浪就要呛水,一旦呛水适应不了就上岸了,没有目标在海里是很难坚持很久的。我给自己的定义是上山,是攀登,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登顶,爬的越高景色越美,每爬上一个小坡看到的风景都不一样,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坚持到底有信心最后一定能登顶,而登了顶就实现了人生目标。第三,水土不服。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工作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些人照搬体制内的工作方式,结果老板不满意,同事不和谐。要学会入乡随俗,在不违反医疗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适应体制外的方式,对于长期在体制内的医生来说观念改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有的人没能渡过这个“断奶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