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以文明驯化野蛮(中)
(2015-10-19 15:13:38)
标签:
耶律楚材窝阔台谥号文正税收 |
分类: 健康话题 |
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清华大学任教时转向研究元史,对耶律楚材评价很高,他写道:“蒙古之制,凡攻城而抗拒者,屠之。故蒙古入中原所屠名城不可胜计……其君臣又绝不知有治民之术,若此时无文正,正不知其何如也。”文中说的“文正”,是元朝后期精通儒学的文宗皇帝给耶律楚材的谥号。谥号是对一个人一生的定性评价,而“文正”是文人的最高谥号。历代获得“文正”谥号的文化名人仅有范仲淹、司马光、耶律楚材、曾国藩等。由此可见我们所不熟悉的耶律楚材这个名字在历史上的文化地位。
王国维所言“蒙古入中原所屠名城不可胜计”,都发生在成吉思汗时期,那时耶律楚材尚未主政。在窝阔台初期,即将发生的最大的一次屠城,被耶律楚材阻止了。此时耶律楚材为丞相。这个城市叫汴京,今天叫开封,当时城中有140万人。汴京是金国后期的都城,被蒙古军包围,久攻不克。攻城大将速不台,最骁勇、最野蛮,在西域、在中亚屠城无数,杀人如麻,屠城已经成为他的惯性,因而他发誓破城后要血洗汴京。耶律楚材苦苦劝说窝阔台。窝阔台终于下令不准屠城,只杀金国皇族。
王国维所言“其君臣又绝不知有治民之术”,是说蒙古人不懂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体制。如何治国治民,朝廷分为两派,一派是耶律楚材,主张执行汉族法制,叫“汉法”派;另一派是蒙古贵族,主张按草原风俗办事,叫“国俗”派。两派激烈斗争。
举例1:大乱初定,百废待兴,恢复生产,需要资金。蒙古人和西域、中亚、西亚“各色名目之人”(色目人)手里有大量资金,按草原风俗,他们大放高利贷,收取“羊羔息”,年息百分百,息转本,再生息。汉人贷此款,终生为债主生产也不能还清债务。耶律楚材说服窝阔台同意政府放贷,年息百分百,利息封顶,息不转本,从而抑制“羊羔息”。耶律楚材或许是这样说服窝阔台的:汉民终生为债主生产,则不能为政府纳税。窝阔台或许出于政府利益,才同意抑制“羊羔息”。
举例2:在中亚、西亚以及罗马帝国,都曾流行包税制,即税收承包。承包商向政府一次性缴够某项税收数额,然后代替政府去收税。政府省却征税成本,且提前得到税收,因而乐于承包,可是人民因此遭殃。承包商要获利,必然征收2倍以上的税。包税制属于商业上的“朴买”。“朴”是未成器之木,引申为货物成本,按成本价一次性买下再分销,这是经商之道。商品可以朴买,税收岂能朴买!中国亘古未有,是蒙古人把中亚、西亚的野蛮税收引入中国。窝阔台竟然同意色目商人朴买税收。这是元朝恶税的根源。耶律楚材疾言厉色、痛心疾首皆无用。
例子很多,不举也罢。以文明驯化野蛮,非一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