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性格决定命运(上)
(2015-07-28 10:07:16)分类: 健康话题 |
寇准“性刚自任”,这是吕端的评价。吕端是寇准同僚,也曾担任宰相。
寇准19岁就考中进士。宋太宗要接见每个进士,年龄太小的一般不予立即授官。有人劝寇准把年龄报大点,寇准说我不能欺君。见面情景如何?《宋史》未记。想必寇准不会掩饰性格,而宋太宗本是武人,想必喜欢寇准的性格。结果是,授寇准巴东县知县。19岁啊,今天不可想象。巴东今属湖北宜昌。
三年任满,移任成安县,今属河北邯郸。
《续资治通鉴》记载,寇准任两县,每当征赋税派劳役,不用催逼,百姓都主动完成。为什么?想必不加征,且平均。
寇准升任郓州通判。郓州今属山东,通判相当于常务副州长。任满,进京,担任财政部司局级官员。
御前会议,讨论国事,寇准“极陈利害”。说了什么,《宋史》也未记载,想必是针砭时弊,提合理化建议。这次御前侃侃陈词,给宋太宗留下很好印象,“帝益器重之”,让他转任组织部司局级官员。戏曲中称寇准为“天官”,即源于此。但“天官”是吏部尚书的俗称,不过寇准晚年确曾担任过礼部尚书。
某次朝会,寇准奏事,言语激烈,帝怒,起身欲走,寇准拽住宋太宗衣袖不让走,“令帝复坐,事决乃退”。此情此景,古今奇观。宋太宗却“由是嘉之”,称赞寇准像魏征。
某年大旱,按天人感应理论,大旱是由于朝政失误引致天谴。宋太宗召集近臣检讨朝政得失。寇准说:“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起而退幕后,召寇准入,让他细说刑之不平。寇准说,陛下召来宰相,我就说。宰相至,寇准说:甲官受贿少,伏诛;乙官受贿多,杖责后官复原职。只因乙官是宰相王沔(mian)之弟。王沔立即顿首认罪。事后,寇准升任枢密副使,相当于武装部队副总司令,级别如副宰相。
看!性格决定命运。因宋太宗欣赏寇准的刚直任性,寇准一路升迁。
寇准升任枢密副使后,与枢密使常吵架。某日,在街上,有疯子拦住寇准的马,连呼万岁。围观者中有枢密使的亲信,即告御状。寇准也让并马同行者作证。御前,双方吵得不可开交,帝怒,将寇准和枢密使都贬了。寇准贬为青州知州。
宋太宗一直惦记着寇准。左右进谗言:听说寇准天天纵酒,不知是否也想念着陛下。太宗默然。一年后,把寇准召回,拜参知政事,这个官职相当于副宰相。
立太子,太宗也征求寇准意见。太子受拥戴,太宗邀寇准喝酒,喝到“极醉而罢”。
翌年,有两位司局级干部告御状,诉寇准用人不公。寇准要求当面对质,太宗认为有失体统。寇准力争不已,又持已提拔的干部名单在太宗面前论曲直。太宗不悦,贬他为邓州知州。
看!性格决定命运。刚直任性,终会被领导讨厌,所以寇准两次被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