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消化道体检?(4)
(2014-12-16 08:57:48)
标签:
体检攻克癌症死亡率胃癌易感基因 |
分类: 健康话题 |
攻克癌症是人类的梦想。这个梦想却屡屡落空。
美国对癌症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71年1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国家癌症法案》。该法案增加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规模、职责和经费,被誉为尼克松的“攻克癌症计划” 。
40多年来,不包括别的众多的研究机构,仅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就花费了900多亿美元,但距离“攻克癌症”的目标仍然遥遥无期,多种癌症仍不可治愈。可是一些科学家却经常做出乐观而落空的预言。如“我们正处在医学研究黄金时代的门槛上”;如“治愈是指日可待的”;如2003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所长宣称,将在2015年前结束癌症带来的痛苦和死亡,现在就是2015年前夕,这个预言又落空了。
40多年来,每研究1万个化学合成药物,只有1个最终用于临床,疗效还另当别论。有11万4千种植物提取物被用于筛选,只有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的紫杉醇被用于临床化疗。据统计,1种新药的研制至少需要年10年时间10亿美元投入,这正是新药价格昂贵的原因,而且新药贵却并非灵丹妙药,只是比旧药稍好一点。
最近几年,有了基因靶向药物,但也不是万能的。人天生就有各种癌症的易感基因,以胃癌为例,这个人的胃癌是由这个或这几个易感基因导致的,那个人的胃癌是由那个或那几个易感基因导致的,那么某种基因靶向药物就只对特定易感基因导致的胃癌有效,但有效不等于治愈,只是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可是药价太贵,花几十万元、上百万元,仅能延长几个月或一年的生存期。比如在美国,治疗转移的前列腺癌,延长4个月的生存期大约需要花费9.3万美元。
1990年以来,美国癌症防治取得的成果差强人意:肺癌5年死亡率下降1.6%;结肠直肠癌5年死亡率下降3%;乳腺癌5年死亡率同比下降2.2%;前列腺癌5年死亡率下降3.3%;白血病5年死亡率下降1.3%。但是胰腺癌5年死亡率上升0.6%;肝癌5年死亡率上升2.2%。
医生们终于转变思路,从加强筛查入手,尽早发现癌症,尽早进行治疗,才可减少死亡,提高治愈率。但是一次性的筛查并无意义。以肠镜筛查结肠癌为例,给1万多人筛查,另外4万多人不筛查,7年后随访,结肠癌发病率分别为132/10万和134/10万,二者几乎无差别。这是因为,结肠癌每年都可能发生,6年的发生率和7年的发生率差别不大。只有每年做肠镜,消除息肉,才能降低结肠癌发病率。
有科学家提出,攻克癌症,不能靠药物,而要靠体检。在理论原则上,这个观点是对的,但是实施起来需要巨额经费,谁来买单?以胃癌为例,发病率为30/10万,医保给30人报销药费,即使每人报销30万元,总共才900万元;若医保付费给10万人做内镜体检,每人约需要1000元,10万人约需要1亿元,而10亿人约需要1万亿元,这仅是一种癌,若人类所具有的几十种癌都让医保付费体检,国家的医保乃至财政都不足以支付。可行的办法是,高危人群自费体检,从45岁开始,每年内镜体检,到80多岁,总共花费才几万元。若不体检,一旦得了胃癌,花费几十万元也不一定治愈。
持“体检攻克癌症”观点的科学家们,正在致力于准确、廉价的体检方法的研究,全世界都在期待。(本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