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要做消化道体检?(2)

(2014-12-09 16:47:30)
标签:

内镜

黏膜

原位癌

发病率

肌层

分类: 健康话题

  不同的癌症,发病率不同。胰腺癌、肾癌的发病率只有十万分之五左右,主要原因是受到外界的影响小;肝脏因为乙肝病毒侵袭和饮酒的影响,癌症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二十五左右;肺癌发病率高达十万分之五十以上,主要因为吸烟;食道癌、胃癌、大肠癌,因为病从口入的原因,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三十左右。

  消化道癌发病率高,但常规体检却不检查消化道,一旦出现症状或者被检查出来,一般都到了中晚期。手术、化疗、放疗,花费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却仍会复发或转移,5年生存率很低。

  早发现是关键。要想早发现,必须做45岁以上人群普查性的消化道体检,不能等有了症状再检查,那很可能就不是早发现,而是晚发现。食道癌、胃癌在日本就是这样普查的,大肠癌在美国就是这样普查的。

  要想早发现,内镜是关键。

  第一代的普通白光内镜还在普遍使用,它可以照亮黏膜,让医生看清,但不可以放大,不可以染色,所以用它发现早癌的概率较低。

  第二代的化学染色内镜,除了照亮黏膜,还可以用化学颜料局部染色,使医生看得更清,但是颜料染色不均匀。

  第三代的电子染色内镜,也叫窄波成像技术。什么叫窄波?原来,内镜光源的光波,有宽窄之分,用滤光器滤掉宽波,只留下窄波。窄波可以穿透黏膜,并被血液吸收,呈现的图像,便五颜六色,仿佛染色,却无需颜料,所以叫电子染色,而染色更均匀。电子染色内镜,同时配备放大内镜,可以放大100倍。既染色,又放大,所以诊断的精确度很高。只要医生经验丰富,认真仔细,一切细微病变皆可发现。

  了解了内镜,再来看看食道壁、胃壁的黏膜层。黏膜层上皮的“不典型增生”,至少经过8年才会发展成原位癌,原位癌至少经过1年半才会发展为早癌。这个时候的早癌,只有2毫米大,深度不超过黏膜层,尚未浸润黏膜层下面的肌层。早发现,一定要在这个阶段早发现。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只要做第三代的电子染色内镜,一定可以早发现,然后早治疗,方法是,做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或黏膜切除术,去除“不典型增生”,或去除原位癌,或去除早癌。都像去除身体表皮的疮疖一样。术后不会转移或复发。

  如果早癌穿透黏膜层,浸润肌层,而肌层分布着淋巴管、淋巴结。淋巴管犹如铁路,淋巴结犹如车站,那么癌细胞就像火车一样一站一站驶向远方。这就叫转移、扩散,治疗起来就难了。

  黏膜层的早癌,尚未产生血管,一旦浸润肌层,就有可能产生血管,一旦产生血管,癌细胞就会进入血液循环,一旦进入血液循环,转移、扩散就更快,治疗起来就更难。

  如此看来,一定要在黏膜层发现、消灭“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癌。只要你每年做一次第三代的电子染色内镜,你就不会得通常意义上的食道癌、胃癌。

  最后说大肠癌。无息肉,无肠癌,肠癌是息肉的癌变。只要每年做一次肠镜,发现息肉就掐掉,你也不会得通常意义上的结肠癌、直肠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