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与酒科学(3)酒的生物化学和酒精度、酒度
(2014-08-08 09:39:06)
标签:
健康霉菌乙酯脂肪酸酒精 |
分类: 健康话题 |
4000年前,杜康把剩饭倒进树洞里,不久就发馊了,发霉了,却散发出一种特殊香味,舀出来一尝,美哉。于是杜康就用发霉的谷物造酒。
3000年前,周代的典籍记载用酒曲造酒。酒曲就是把谷物蒸熟,让它发霉,然后备用。有了酒曲,就不必让谷物发霉了。
古代没有生物化学,现在可以解读:这个“霉”,是霉菌,是“发霉的真菌”,肉眼可见的毛毛,是霉菌的菌丝体。霉菌是俗称,是统称,是形态,不是学名。霉菌是个大家族,酿酒的霉菌只是一个分支,又分为根霉菌、毛霉菌、曲霉菌。再分:根霉菌有10种,毛霉菌有40种,曲霉菌有60种。这110种霉菌的每一种,继续分若干“小种”,合起来有几百个小种,共生在窖池里。窖池犹如一片草原,生长着几百种野草。
说了霉,再说酶。这么多种霉菌,每一种至少分泌一种酶,约有几百种酶。这些酶,催化、分解谷物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生成葡萄糖、各种脂肪酸、各种氨基酸。
说了霉菌,还要说酵母菌。酵母菌也是个大家族,有1000多种,窖池里的酵母菌少说也有若干种、十几种。
霉菌的酶,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糖;酵母菌的酶,则把葡萄糖分解为乙醇。乙醇就是酒精,是酿酒的主产品。
一般以为,酿酒就是酿造酒精,这是不对的。实际上,酒液里除了酒精,还有很多种有机分子。酒精占的比重很大,是因为谷物含的淀粉多。可是,谷物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被酶分解为20种氨基酸;脂肪被酶分解为40多种脂肪酸;维生素有十几种,有的也被酶分解;矿物质也有十几种,但不被酶分解。这些上百种的有机分子、无机分子,溶解在酒精里,会发生极其复杂的化学反应;而且还有几百种酶,其中必有一些酶催化新的化学反应,那么化学反应就更加复杂。都生成什么物质呢?能检测出来的有几百种,归类为醇、酯、酸、酚、酮、醛、萜等等。
据对酒液进行的定量分析,排除水分后,乙醇占99%,其他几百种有机分子占1%,但是这1%决定白酒的风味和品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脂肪酸乙酯。
脂肪酸乙酯有低级、高级之分:低级脂肪酸乙酯,含碳原子少(6个以下),分子小,溶于酒精,也溶于水,如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等;高级脂肪酸乙酯,含碳原子多(10个以下),分子大,溶于酒精,不溶于水,如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亚麻酸乙酯等。
只有传统工艺纯粮固态发酵的白酒,才含有高级脂肪酸乙酯。食用酒精是纯酒精,不含高级脂肪酸乙酯。香料香精则是低级脂肪酸乙酯。
白酒包装都标示酒精度,其实还应标示酒度,酒度包括酒精和其他众多的有机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