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古今中外考证解析(2):古农书里寻油脂
(2013-05-28 10:48:06)
标签:
食用油油脂百科全书大麻墨家健康 |
分类: 健康话题 |
上篇说的是,东汉以前吃的是动物油,没有植物油。植物油是油料作物的籽粒榨的油,那么古农书里有没有油料作物呢?
最早的农书是西汉后期的《 胜之书》。 胜之,本姓凡,其先祖避秦末战乱,从济水之北迁到 水之南(今山东曹县),改 姓,凡 同音。朝廷征方正贤良(德才兼备的人), 胜之被地方官举荐,为朝廷议郎(级别同县令),议郎就是顾问。朝廷给他配了一部车,当然是马拉的车,让他在陕西关中一带巡回指导农业生产,因为他精通农业。 胜之说:纵有甲兵百万,纵然城池固若金汤,而无粟者,弗能守也,粟谷实乃天下之命脉。他有这样的思想,大概是战国时期农家的传人。战国百家争鸣,除了法家、儒家、道家、墨家,还有农家。保留下来的《 胜之书》的3000多字,记载了13种作物,都不是油料作物。其中有麻,麻的纤维用于纺织,麻的籽粒可为食。麻的籽粒也可用来榨油,但在当时还不知道榨油。
第二本农书是东汉后期的《四民月令》。作者崔 ,家族中世代为官,广有土地。东汉土地兼并严重,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插锥之地,而官员都是庄园主,筑寨,聚族而居,族人都是庄园主的长工,庄园主也养门客,门客或为文人,或为武人。一个庄园数百、数千人,是一个小社会,自给自足,种植、加工、贸易一体化。《四民月令》讲的是庄园经营,“四民”即庄园内的士农工商,“月令”即每月该干的事。崔 在乡,被举为朝廷议郎,后下去锻炼,为郡守,相当于现在省辖市市长,又被提拔,为尚书,相当于现在省部级干部,但在党争中被罢官。不为良相,即为神农传人,遂撰写《四民月令》。为官时,崔 政论文章了得,与蔡邕齐名。蔡邕因女儿蔡文姬而名声更著,崔 则因《四民月令》而被后世熟知。《四民月令》首次记载了水稻育苗移栽和树木枝条无性繁殖,此为此书最大价值。《四民月令》的农产品加工记事中,没有榨油,这说明当时没有油料作物,不榨油。
第三本农书是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齐”即“相等”,肩膀头一般高,无等级、贵贱之分,“齐民”即平民。南北朝是乱世。东汉以后是三国,三国归晋,西晋短暂统一后,五胡乱中华。南方是东晋,北方先后出现十六国。东晋被武将篡国,篡国者又被篡国,如此四篡,曰宋、齐、梁、陈,此为南朝;鲜卑族统一北方,曰北魏,又分裂为东魏、西魏,继而北齐、北周,此为北朝。北周的杨坚,统一北方和南方,建立隋。东晋被篡,至杨坚建隋,这段时期为南北朝,跨度170年。乱世并非天天打仗,也有和平时期,也有安居之地,也要发展农业。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农学著作偏偏产生于乱世,这不是时代产物,而是人的杰作。作者贾思勰,做过郡守,置有田园,亲牧群羊,饿死过半,自感书生无用,遂考察各地,遍访老农,写作成书,幸无散佚,得以传世,计7万字,后人注释4万字。此书最大的学术价值在于记载了农作物种子穗选、粒选,记载了马和驴杂交生骡子。贾思勰就是1500年前的袁隆平。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后说,“从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得到启发”,这部百科全书就是《齐民要术》,得到的启发就是遗传、变异、人工选择、人工杂交。《齐民要术》记载了4种油料作物的栽培、榨油和烹饪,分别是芝麻、大麻、蔓菁、荏子。芝麻榨油传到今;大麻籽粒可食可榨油,今少见;蔓菁根叶可食,籽粒可榨油,今亦少见;荏子今做药材,韩国料理常用荏子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