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餐桌上的浪费”中外古今考(5)

(2013-03-18 10:28:40)
标签:

黄金

原罪

细节

图式

州县

健康

分类: 健康话题

  西方国家为什么没有“餐桌上的浪费”?一种说法是,西餐是分餐制,一人一盘,各吃各的,吃多少要多少,如果是自助餐,吃多少取多少,所以人人都是“光盘族”。

  其实,分餐制只能在形式上限制浪费,若没有好习惯,也会把盘子里的食物堆得高高的。一个人的好习惯靠自觉,而全民的好习惯则靠传统。传统是历史形成的。

  欧洲历史源自古希腊,古希腊实行城邦民主制度,经常召开全城居民大会议事,逢开会必聚餐,却是自带食材,集中烹饪,规模虽然宏大,但盘中餐仅够充饥。并非参会者舍不得多带食材,而是古希腊人认为大吃大喝使人头脑愚钝,所以反对“餐桌上的浪费”。后来,全民大会改为代表大会,聚餐依然不浪费。

  开会聚餐,聚餐后议事,这在荷马史诗中得到充分体现,诗中反复出现“当众人满足了饮食的欲望” 这样的句子,接下来的句子就是议事内容。荷马史诗记录的历史,与中国的西周基本上同时代。西周有饮食礼制,而古希腊没有。东西方饮宴史,从源头上就有区别。

  古希腊的贵族和知识分子经常举办酒会,每人分配等量的面包、烤肉、酒,显示平等,称为“平等宴会”,并非仅仅为了吃,而是为了讨论问题。有一次酒会,七八个人参加,讨论爱情,柏拉图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也参加了,会后,柏拉图把每个人的发言整理出来,这便是《会饮》。《会饮》主张“超越肉体的精神恋爱”,后人称为“柏拉图式爱情”。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生活的时代,在中国是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雄辩争鸣,但不是在酒会上,而是游说诸侯。由此可见,东西方文化产生的土壤有所不同。

  罗马帝国与中国的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同时代,丝绸之路连接洛阳和罗马,到了罗马,丝绸价比黄金,足见罗马帝国的富裕,但是却没有“餐桌上的浪费”。有一本书叫《欧洲宴会史》,书中有一个细节,说罗马贵族参加宴会,每人脖子上都系一条超大的食巾,好像是防止弄脏衣服,实际上是用来打包的,吃不完的统统兜着走。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合法化,成为国教。基督教认为人天生就有傲慢、嫉妒、暴怒、懒惰、淫欲、贪婪、贪吃等七宗原罪,应当赎罪。人人赎贪吃的原罪,便没有“餐桌上的浪费”。

  文艺复兴以后,欧洲文明迅速发展,宴会的功能突出表现为议事、欢愉、社交,吃退居其次。还是《欧洲宴会史》这本书的一个细节,说1751年法国路易十五国王的一次私宴,包括甜点仅上四道菜。这一年在中国是乾隆十六年,乾隆帝首次南巡,一路免税,山呼万岁,但随从者众,数以千计,吃喝招待令州县不堪重负。

  历史好传统,使西方国家公民至今都没有“餐桌上的浪费”。不光公民,公款招待也没有“餐桌上的浪费”,这不光是历史传统使然,也是财政民主使然,签单者在民主监督下不能随便花钱,不仅避免了“餐桌上的浪费”,也避免了其他浪费。(本报据博主博客综合整理,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