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年的地震
(2012-06-19 15:43:15)
标签:
地震澶渊之盟杂谈 |
分类: 民生话题 |
杨青平
2008年减去一半,是1004年,这是宋真宗景德元年。这一年,是北宋与契丹由战转和之年,签订了“澶渊之盟”,也是地震频发之年,《续资治通鉴长编》有这样的记载:
正月十二,边关警报至京,说契丹向边境调动骑兵,声言修筑旧城。真宗说,敌骑利于野战,声言修城筑堡,或非其意。遂诏边关州县严密备战。“是夜,京师地震。”记载仅六个字,大概震动轻微。
正月十七,“是夜,京师地复震。”可能仍未造成破坏。
正月二十三,“是夜,京师地复震,屋宇皆动,有声移时而止。”房屋都摇晃起来,地下一度发出声响,震级起码五级以上。
正月二十四,“冀州(河北冀县)地震。”
以后的几天,益州(四川成都)、黎州(四川汉源)、雅州(四川雅安)接连发生地震。
到了四月初三,“邢州(河北邢台)言地震不止。”
四月十四,“瀛州(河北河间)地震。”
五月初一,又记载“邢州言地连震不止”。看来邢州地震最重,于是真宗下诏,赐邢州减田赋一半,免运送军粮之劳役。朝廷救灾仅此而已。不久“诏修邢州城”,“赐邢州修城卒缗钱有差。”可知,地震震倒了城墙,令兵卒修复,朝廷赐钱奖励。“缗钱”就是铜钱,一缗等于一千文。修复城墙未征派百姓,可以想见百姓要修复倒塌的房屋,没有余力服役。
半年以后,十一月十八,“石州(山西吕梁)地震。”
一年之内,竟有九次地震记载。据《中国救荒史》,这是历史上地震记载最多的年份。但是未见死亡记载,其原因可能是,古代房屋为木结构,虽摇晃却不倒,尤其农村,多为草房,塌了也不伤人。
这一年最大的灾难,是秋高马肥之时,二十万契丹铁骑跨越北宋数十州县兵临黄河北岸的澶州(河南濮阳)城下。此时,寇准为相。在寇准力谏之下,真宗御驾亲征。两军对峙,胜负未卜。契丹请和,以获利为条件,寇准不允,真宗却想脱离险境。终于达成和议:结为兄弟之国,契丹视宋为兄,宋每年给契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从此,两国维持百余年和平。澶州在汉代称澶渊郡,故此和议称“澶渊之盟”。
1004年,因“澶渊之盟”和地震频发而著名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