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青平
杨青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255
  • 关注人气: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部《论语》治天下?

(2012-06-19 11:31:15)
标签:

论语

赵普

科举制

杂谈

分类: 民生话题

  杨青平

  宋初宰相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后世的人们多以为只要熟读《论语》,就可以掌握治国安民之道。其实不然,儒家有那么多经典,治国安民岂能只读《论语》,而赵普除了能读《论语》,其他经典都读不懂,故而有此“美誉”。

  赵普没上过几天学,算不上士大夫,但他多计谋,是赵匡胤的心腹幕僚。他参与策划了“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因而成为开国元勋。赵匡胤登基后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自己带头手不释卷,并劝身边故旧读书补课,赵普自然积极响应。一种说法,赵普每下朝回家,就关在书房里读书竟夜。死后,人们发现他的书柜里只有一部《论语》。另一种说法,赵普生前就承认自己读书不多,却大言不惭地对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按赵匡胤的既定方针,北宋偃武倡文,科举制度比隋唐更加完善,饱读诗书的士大夫在政坛上群星灿烂,其中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曾巩……更是光耀千载。他们的学识,奠定于“十年寒窗”,而长进于从政之后。三年一试,进士及第几百人,其中大多数谋得官职以后就放松了学习,只有继续读书不倦者,才成为佼佼者。儒家经典的核心是“仁政”,因而北宋政坛上的文化名人,皆心忧天下,以民生为己任。范仲淹发明了“以工代赈”,既修建了基础设施,又赈济了饥民;欧阳修政宽令简,从不扰民;司马光修史,上自战国,下至五代,总结成败,被宋以后历朝历代作为治国通鉴;王安石把治理州县的经济推而广之,抑兼并,济贫困,靡然变天下之法;苏轼走到哪里,都为百姓办实事,受到百姓爱载;曾巩离任,百姓蜂拥而至,欲挽留,不得不半夜出城。

  一般来说,官员的学识与政绩、政声呈正相关。现在不少省委书记号召党政干部读书学习,上网学习,看来不无道理,因为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比过去需要更多的知识。因此,当今的官员切勿像赵普那样满足于“半部《论语》治天下”,而应像北宋政坛上的文化名人那样“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倘如是,定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