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没有年轻人
(2012-06-19 11:18:15)
标签:
三农人海战术杂谈 |
分类: 民生话题 |
杨青平
在农村,许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于是,不断有关心“三农”的人士发出感叹:“村里没有年轻人,谁来建设新农村!”乍一听,令人惊心,但是细想想,却不必忧心。这是因为,建设新农村,首先要增加农民收入,而光有劳动力,则建不成新农村。
增加农民收入,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办好乡村工业,二是实行土地集约经营,三是向城市转移劳动力。对于大多数农村来说,既无工业基础,又无更多土地,只有向城市转移劳动力,才是切实可行的途径。河南省外出打工的农民已有1700万,户均1人,但分布不均,在许多村庄真的是看不到年轻人。
据统计,在农民纯收入中,打工收入已经超过土地收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打工收入的比重将继续上升。在农村,小康不小康,先要看住房,那些好房子,多是打工者盖起来的。
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并没有影响农业生产,因为从耕种到收获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在焦麦炸豆之时,联合收割机开进农田,吃顿饭的工夫,已颗粒归仓。农民说,地里的农活儿,一年干不了20天。如此清闲,怎能不外出打工呢?
让时光倒流30年,那时农村劳动力都被束缚在土地上,年年战天斗地,天天挥汗如雨,可是农村面貌却与城市相差十万八千里。30年变迁,城乡差距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城而缩小。展望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50%,也就是说,农村常住人口只占总人口的一半。认清这个历史趋向,就不会再发出“村里没有年轻人,谁来建设新农村”的感叹了。
今天的感叹,是真情的流露,但却是观念的落后。新农村建设,不是靠人海战术,而是靠资金投入。国家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工补农的资金,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增加;城乡已进入一体化发展阶段,农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将随着年轻人进城的步伐而增加。可以相信,村里没有年轻人,照样建设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