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年吃甘蔗,一年甜到头

(2013-02-15 10:29:22)
标签:

甘蔗霉变

中毒

预防

食谱

健康

分类: 健康生活
 

http://s10/mw690/a4087809t7bc240c18e19&690

    龙含宝珠辞旧岁,蛇吐瑞气贺新春!
    新年伊始,大家的春节过的怎么样呢?俗话说,过年吃甘蔗,一年甜到头。大家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啃起甘蔗,甜到心里了呢?想必都对接下来的日子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吧。接下来咱们就说说那些和甘蔗有关的事情吧!
    我们常见的甘蔗大多是紫黑皮的果蔗,浙江、广西、云贵常见的是青皮甘者,多用于榨糖,被称之为糖蔗。甘蔗口感甜美,营养丰富,一直深受大家喜欢。其中含蔗糖、果糖、葡萄糖等,含糖量最为丰富,高达12%。此外,甘蔗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其他物质。例如,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其中含铁量在各种水果中,位居首位。另外,甘蔗还含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等多种有利于人体的氨基酸,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和维生素C等等。不可不提的是甘蔗含水量高达80%,是冬季对抗肌肤干燥的首选哦!
    甘蔗的收割时间一般是在秋末冬初,被收割的甘蔗除了糖蔗直接被拉到糖厂榨糖外,其他食用甘者都被储藏了起来,或者运往北方销售,我家地处中原,一般都是在过年前就开始有卖的然后持续到初春。说到甘蔗的储存,不得不重视!每年因为吃霉变甘蔗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且多见于孩子。
                                           (霉变甘蔗)
    甘蔗的挑选:
    上图为甘蔗发红属于霉变的表现之一。因含糖量较高,再加上储存不当,极其容易霉变。
    正常新鲜的甘蔗去皮后,果肉呈现干净的乳白色,纤维紧密,味道甘甜,还有清香。
    挑选甘蔗的时候要注意:1、外观虽有蔗霜包裹,但发亮不干瘪;2、甘蔗节长且粗;3、仔细挑选,查看是否有虫眼;4、看甘蔗梢切面,不仅可以检查是否霉变(变质或者发黑、发红、变色、长毛等),还可以看出是否新鲜(新鲜的斜面且整齐缩水少);5、切开的时候,发现疑似霉变可以闻一下是否有霉味或酒糟味道。如有一节霉变,整根不建议食用。
    霉变——节菱孢霉菌
    节菱孢霉菌是一种产毒的霉菌,它在适宜的温度下分泌产生3-硝基丙酸毒素,是一种耐热水溶性神经毒素,主要影响中枢神经和消化系统。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四肢僵直,双手呈现鸡爪状。
    症状:潜伏期短,最短仅十几分钟左右。最初的症状是消化道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活黑便等症状,随即便是神经系统症状,像头昏、头疼、眩晕等,严重者可能出现阵发性抽搐,出现四肢强直,屈曲内旋,双手呈现鸡爪状。同时伴有瞳孔散大,进而昏迷。患者有可能留下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重者导致终生残废或死于呼吸衰竭。
    不宜食用人群
甘蔗虽好,但不是人人适宜。如果脾胃虚寒、胃腹寒痛的人不建议经常食用。紫黑皮甘蔗性质比较温和滋润,能降低空腹感、健胃止咳,但喉痛热盛者不建议食用。另外,因为其糖分高,所以还可以快速补充体力,但是糖尿病患者、代谢异常以及血脂高的人群一定要谨慎食用,一面引起血糖不稳,血脂异常。
    如何预防
    1、注意挑选。
    2、随吃随买,尽量不长时间储存。
    3、不喝路边摊鲜榨甘蔗汁。
    4、食用时如果有一节发霉。建议整棵不再使用。(因其含水量高,霉菌毒素容易渗透转移。)
               http://s4/bmiddle/a4087809gd5b2a1b53683&690
    *霉变甘蔗中毒常见于孩子,希望所有的家长注意,教会孩子辨别,避免孩子接触或食用霉变甘蔗。
   
    食谱推荐——清凉甘蔗马蹄水
    材料:甘蔗(最好是青皮甘蔗。紫黑皮甘蔗性温滋补,青皮甘蔗味甘性凉,清热解毒,有清凉解肺热的作用。)马蹄
    做法:
        1、甘蔗去皮斩劈成小段或块状,马蹄洗净去皮;
        2、将材料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开煮;(喜欢口味浓的少加水,反之亦然。)
        3、大火烧开后,小火继续熬煮30分钟;
        4、滤去杂质即可饮用。
                  http://s13/mw690/a66f364dgd5b2fd6f5dec&690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马岚
                               新浪微博:营养师马岚
                               E-mail:bigearmalan@hotmail.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