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饮食肠道更健康?

(2012-07-21 18:41:44)
标签:

饮食

肠道

健康

分类: 健康生活

   现代都市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大部分人群的肠道都不健康。或许你每天只关注自己脸蛋上何时长出第一道皱纹,但是你想过吗?你的身体机能到了一定年龄会下降,首当其冲的就是肠道。并且,人最先衰老的器官也是肠道。忙碌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更是让我们无暇照顾自己的肠道,再加上自己对自己的生活饮食的肆意妄为,肠道很难处在健康状态。拉稀跑厕所,可劲儿折腾你没商量啊。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6EN00SIGG.gif

   下面我们来看看肠道疾病的症状。

   1、食欲不振。其原因可能由于肠道消化,吸收或运动功能发生障碍或紊乱的缘故,不过,引起食欲减退的原因很多,除了肠道疾病以外,也有可能是精神因素或者药物反应或者其他脏器疾病导致。

   2、恶心、呕吐。高位肠梗阻或肠运动功能异常时,常有呕吐。但是恶心呕吐的症状也可发生于多种不同的疾病。

   3、腹痛。肠道炎症、肠梗阻、肠穿孔、肠襻缺血等都有可能出现急性腹痛。肠道肿瘤或慢性炎症病变则常有持续性腹痛。

   4、腹泻。急性腹泻大多是因为肠道细菌感染、细菌毒素或其他有害物质损伤肠粘膜的结果。慢性腹泻则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吸收功能障碍,慢性炎症,肠道运动过速等疾病。小肠疾病所致的慢性腹泻常伴有吸收不良,结肠疾病引起的腹泻多见于慢性炎症或结肠运动过速。

   5、便秘。肠道运动减弱,肠壁肌层张力降低,或结肠、直肠炎症、肿瘤而致肠腔狭窄时,可引起大便秘结。便秘也由药物、生活规律的改变、饮食过少过精、食物中膳食纤维含量少所导致。所以便秘不一定是肠道有器质性病变的表现。

   上述这些症状你有吗?相信有相当一部分人都逃不掉,那么如何饮食能使肠道更加健康呢?

   首先,膳食结构一定要平衡合理。

   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饮食做到粗细搭配,荤素合理,尤其要吃一些谷类,薯类,豆类蔬菜瓜果等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切忌过量,会影响小肠对营养的吸收。),正常排便,来让肠道处在一个健康的环境。

   然后,保护肠道,从自己的行为开始 

   在影响健康因素的百分比中,个人生活方式占到60%,你注意了吗?每天喝20002500ml白开水,是最健康,最自然,最直接的清肠方式。每天早晨一杯温开水滋润肠道,让胃肠道蠕动起来,清理肠道垃圾和毒素。下午茶时间来杯酸奶也不错,可以增加肠道益生菌能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而促进人体健康。

   夏天到来,人们喜欢冷饮,来点冰爽刺激可是相当爽的事情。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5EN00SIGG.gif喝冰镇啤酒,吃烧烤,夜市大排档都是满满的人,这些场景随处可见。先是冷饮,过凉的话会引起消化道痉挛,引起消化不良。后是烧烤,卫生问题值得考究,小心感染发病,导致腹泻。夏天气温很高,很多食物极其容易腐败,吃的时候也要十二分注意了。一定要做到不喝生水,不吃生(半生)受到污染的海、水产品,不吃不洁食物,吃烧熟煮透的食品;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如生吃瓜果蔬菜,务必彻底洗净,加食醋凉拌调味也是好选择

   除此之外还要尽量避开糖酒和大量高脂食物。肠道中过多的糖类有利于细菌在肠道内迅速繁殖,尤其是大肠杆菌;有研究表明,酒精和结肠癌、直肠癌有很密切的关系;高脂食物会增强肠道内壁的渗透性,让细菌容易通过,从而更不利于肠道健康。

   夏季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一定不要忽视饮食和个人生活习惯。

   分享一下,从★便便★看肠道健康。

   光冈知足说肠内革命》一书中,光冈知足说:1以东方人来说,标准的大便直径是23cm,长度为15cm,没有臭味,颜色呈化。黄色,像一根香蕉一样,大概100g,水分含量约为70%80%。每天排出两根半左右,这样的大便最为理想。2、高于80%含水量的半膏状软便、泥状粪便,提示着腹泻的存在;水状腹泻便的含水量甚至高达90%以上;3、水分含量低于70%的圆滚状粪便,提示患有痉挛性便秘;坚硬的块状粪便提示患有迟缓性便秘;4、若是大便颜色发黑、恶臭、过硬或过软,或有血便,则表明肠内环境恶化,很有可能患上溃疡或癌症。

   所以说,肠道不适要立即就医,查明原因,才能保护肠道健康。台湾著名肠道健康专家蔡英杰教授认为:肠道是身体的健康中心,有几百个神经元,肠道会思考、会感受、还会表达它的情感,对待经常劳作的肠道要像对待自己的爱人一样,懂得呵护。

                     

 

                      注:参考林素敏《肠道决定健康》

                      肠道疾病症状参见百度《肠道疾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