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2015-06-12 10:39:42)
标签:

情感

案例背景: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学习对开发儿童潜能、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具有很大的作用。德育则是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环。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德育,英语课上如何进行德育呢?到底哪一课好嵌入德育知识呢?我仔细地翻阅自己的教案,试着从中找到切入点,这时我才发觉,德育的渗透它不仅仅是在一节课或者是某节课中,它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

 

案例描述:

场景一:

课前问候语:

 T:“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

Ss:“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

T:“How are you?”

Ss:“I am very well, and you?”

T: “I’m happy.” “Nice to meet you!”

Ss:“Nice to meet you, too!”

T: Please turn on the computer, Ma Xin.

然后学生马欣打开多媒体。

T: “Thank you.”

反思:问候语是每一节英语课堂中都会出现的对话。也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每天的课前问候刚好给学生们营造了一个真实的语言情景。在轻松的问候中,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老师邀请学生打开多媒体,随后加上一声“Thank you !”。讲课中不小心碰掉了学生的文具盒,将它捡起来附上一声“Sorry.”老师的文明举动也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在对话中,提醒学生多使用“Please”、“thank you”、“Excuse me”等文明用语,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通过反复的教学,学生们更文明了,爱说一些礼貌用语了,同时对英语显得特别感兴趣了。

 

场景二:在教学“I come from China .”这一课时,我在课堂中展现了我们国家的四大发明,名胜古迹,以及先进的科技。

由此引出“China .”板书一个大大的“China”,并领着学生有感情的读:“I’m  from China , I’m  Chinese . ‘ I love China’   ”   

反思: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很多德育内容也包含其中。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由中国的四大发明,让学生感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爱国的教育融入其中。最后一句‘ I love China’,爱国情感油然而生。同时在自豪感的驱使下,学生们学习得更有热情,课文的拓展也很顺利。课前一歌,也是很好的德育机会。记得在上‘I didn’t play football’这一课时,我们学习了一首英文歌,节奏感强,寓意深刻。于是我们的课前歌一度改成了这首。这样下来的效果,只要一提国庆节,同学们马上就能反映出“National Day”.同时课文的句子也在歌唱中得到了训练。爱国的教育也就随之深入。

 

场景三:  感恩节这天,我拿着一个很精美的卡片(其实是教师节的时候一个学生送的)走进了教室。学生对卡片非常感兴趣。

T: What’s this?

Ss: It’s a card.

T: Is it beautiful?

Ss: Yes!

T: This is a present for my mum. Do you know why?

S1: Her birthday?

T: No, because today is Thanksgiving Day.

我抽出了10分钟给学生们讲解感恩节的来历。当学生了解了感恩节文化时,我提议学生制作一张卡片,送给你要感谢的那个人,并对他说“Thank you very much”以此来表达对他人的感恩。学生们很快乐的接受了我的提议。我听到了这样的话语“我要给妈妈”“我给奶奶”“我要给老师”。

反思:设计感恩节卡片的导入和学生们制作卡片通过老师有效的引导,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感谢的这个人不仅仅是自己的长辈,老师,还有在身边关心你,帮助的的好朋友,同学们。教育学生心中要有他人,学会关心他人,营造一种爱的氛围。

 

总结:

很长时间以来,小学的英语教学一直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由于课时紧,内容庞杂等原因,老师们很容易忽视德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其实,德育是需要我们去发现的。就如刚开始我的束手无措,到后来发现德育其实就是身边一样。实践表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效果很好,它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还会增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主动体验参与,建立自信,并适时进行德育渗透,最终达到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利用短语和对话,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集体协作,助人为乐的教育。利用特殊的节日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英语学科中真正有效的德育教育不是由教师“硬”说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教师巧妙地引导启发下“悟”出来的,这样学生才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接受正面教育和情感熏陶。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把握契机。巧妙地设计任务,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又引导学生从中自我发掘德育内容,学会自我教育,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以切身的体验去看待问题、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在身心方面有所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