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学校中层比作“夹心人”,过着夹心生活。对此,我颇有同感,深深体会过那种害怕和迷茫,甚至有心“辞职”。当拿到郑杰老师的《忠告中层》一书的瞬间,我的心情是复杂的,但好奇心驱使我打开了这本书。
在第一封信,郑杰就提出了“忠告中层”的关键点:“当了干部后,你的视野会更开阔,对世界和对人的认识也会更深刻,你会结识更多的人……你会不由自主地去钻研,你会不断地从错误或过失中获得启发。”说得真到位,我当上中层后,的确经历过不少事、结识过不少人,虽然有些事、有些人非常丑陋,但它们都成了我的“精神财富”,深化了我对人性、对社会的认识。在中层职位的实践过程中,我还学到新的有益的东西,当然,也学会了为应对各种检查……
做中层的确非常不容易,让人一不小心就深陷于事务中,吞噬掉自己的真正兴趣、才能、灵性以及青春。那么,身在中层,怎样才能尽量摆脱事务性的纠缠呢?郑杰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做好部门内部的分工合作,大家各司其职;研究自我性格,找准合适的管理风格,发挥优势;强化内功,培养人格魅力,让大家认同自己,配合自己;学会与领导和老师相处,不要抱怨,真诚相见,善于宽容,等等,这些方法在今天特定的教育“行情”内,是可行的。
上述方法似乎更侧重于中层的个人修养。从管理专业来看,郑杰老师针对不同的中层岗位——教务处助理、质量检测中心主任、教科研主任、德育校长助理,又提出了具体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策略。
不过,我最受益的,却是郑杰的另一个建议:“角色定位”。角色定位,是身为中层干部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当好中层的首项修炼。为了避免中层角色的模糊和错位,郑杰忠告我们要记住三点:首先,不要扮演教师的“民意代表”;其次不要为了显示“亲民”,把自己混同于普通教师,对学校的决策说三道四,甚至泄露不该扩散的行政决议;再其次,不要充当“事务员”,对下属不放心,凡事亲力亲为,结果徒劳无功。
我还归纳出书中针对如何加强角色定位的其他一些观点:注意形象(内在的和外在的),以身作则;心胸宽阔,激励教师;主动沟通,不怕失败;增强管理意识,达成有效管理。
关于“权力的运用”,郑杰希望中层干部能掌握若干专门的技巧。他特别谈到在学校里“站队”的问题:一要躲避某些“有污点”的教师,以免给人同流合污的印象;二要站准队伍:“站在你的领导一边,支持他们。即使在他四面楚歌时也要支持他;如果他实在非常糟糕,你可以选择离开这里,但只要在这里一天,你就要成为学校正式权力系统的维护者而不是破坏者。”这些观点,乍听有点过分。然而反复思量,不由释然,这是一个富有道德准则和责任感的人的一种思考。况且,作者还留有最后的底线或者出路:如果上级实在恶劣,不值得我们为他效“忠”,我们是可以炒他鱿鱼的。
看完此书,我对将来把中层进行到底,似乎不再那么害怕和迷茫。至少,我知道全中国还有许多中层像我一样在探索着,而所有这些痛苦和思考都不会没有意义。并且,我已从此书中,获得不少切实的“忠告”。
作者:王木春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报》(2013年6月17日 第11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