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三学生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

(2013-10-14 16:40:17)
标签:

高三学生

压力

教书育人

青春期

心理

分类: 教育管理

    在我国,高三学生通常会面临着高考升学、就业等相当重要的人生选择,所以,高三学生中往往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压力。

    一、高三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压力及其产生的原因

    高三学生群体处于人生发展的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被广大的专家和学者等视为一个危机期,因为这一时期他们要受到来自生理、心理、环境的重大变化,承受更多的学业、人际等各方面的压力。通过对某中学的调查研究,笔者了解到,某中学高三学生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压力:

    (一)学业及学校的压力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校学习中,学业是他们重要的人生任务。众所周知,高中生的学习任务相当繁重,尤其是对高三毕业班的学生来说,升学问题是重中之重。因此,在高三这一学年中,学生要面临来自高考的巨大压力。经过调查,学业压力是高三学生面临的最大压力。与此同时,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也无形之中给了高三学生一定的压力,包括老师、学校领导等。据学生反映,频繁的月考等各种考试,考试结束后又利用综合排名的形式给学生敲响警钟,老师和学校领导强力地施压,这些方式都给高三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二)家庭压力

    当今时代,我国的青少年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一般来说,中学生面对激烈的高考竞争,总会感受到父母期望带来的压力、父母对子女学习成绩的态度上的压力。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深受我国传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影响,然而,家长对孩子过度的期望往往会收到不好的后果。

    首先,我国有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历史,家长制的影响根深蒂固。父母在家也习惯于严厉管束自己的孩子,大多是以严格的家长制作风居高临下、命令孩子。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道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譬如一定要考上大学甚至是必须考上名牌大学、譬如出国等等。通过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害怕父母的严厉管制,心里感到压力。

    其次,有的父母由于经济条件、社会背景等原因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现在深感不足,但又无法补救,所以便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为了孩子的教育投资,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孩子多学点东西。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投入占到了家庭生活的很大一部分,这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压力,如果学无所成,则会觉得对不住自己的父母。

    第三,父母给孩子的压力还来自于总是爱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许多家长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又鼓励孩子上进,常说诸如“你看人家孩子多努力,多用功,学习成绩有多么的优异”之类的话,这种比较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不满和痛苦,对于事情并没有什么帮助。学生本身在高考巨大压力下就处于一种弱势的地位,一旦家长继续加以刺激,则会形成更大的压力。

    (三)就业压力

    在我国,并不是每个高三学生都可以心如所愿地考上大学,进入高等院校的大门。所以说,高三学生面临着就业工作这一重大的选择。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生,学历不高,没有一技之长,所以找到好工作会有一点困难。而且为了找到工作,必然要长时间地奔波于各个人才市场和求职单位,既费时费钱又心神俱疲,这是高三毕业生不得不慎重考虑的事情。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我国每年都有几百万的本科毕业生,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由于他们缺少学历这块敲门砖,自然会感到巨大的压力。

    (四)同辈群体间的压力

    同辈群体又称同龄群体,指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同辈群体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他们交往频繁,彼此间有着很大的影响。同辈群体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同辈群体的影响日趋重要,甚至有可能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影响。同辈群体之间同样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

    经调查,在某中学同辈群体给高三学生所带来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人际交往形成的人际关系压力。

    一方面,学生的孤独感强烈,但是缺乏主动沟通意识。现在的中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比过去的学生成熟,因而他们对同辈群体间友情的需要,尤其是深刻的亲密的需要也较早地表现出来。青少年时期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从而在情绪情感上容易产生孤独。孤独的学生往往社交不足或存在人际关系缺陷,并为此而深感痛苦。学生常因为与他人之间难以建立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相互沟通困难,交往的渴望不能得到满足而深感孤独郁闷。这种情绪不能及时加以调节,久而久之势必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导致心理与行为失常。有些同学一见面就津津乐道,相互间看起来很要好,但学生对这种关系和追求心灵结合的朋友关系有着严格的区分。和朋友一起谈话是快乐的,但他们要的不仅仅是闲谈的对象,还希望在朋友那里得到心心相印的相互沟通。中学生对亲密感的要求越高,也就越孤独。

    另一方面,中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自尊意识的增强,特别希望得到同龄群体的尊重和认可。当事与愿违时,就会感到受到了伤害,出现郁郁寡欢的心情,攻击性强的人会不顾一切地责骂对方,导致更大的冲突。学生自尊心容易受伤害的情况通常表现为被人起难听的绰号和开不中听的玩笑以及受到他人的指责。由于独生子女特殊的优越地位,使学生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正确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对他人缺乏宽容心理。当与好朋友发生一些小摩擦时,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主动弥补过错,最后导致友情破裂,这也是高三学生中存在的人际交往压力。

    第二是同辈群体间相互攀比造成的压力。

    个案一:笔者通过个案访谈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得出这样的信息。这位学生的父亲在他上初中的时候由于车祸而过早的离开了人世,母亲身体健康状况欠佳,家庭条件一直都很困难。当笔者提到现在班上很多同学们都买那些名牌时尚的服装,数码产品,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时,他表示他的内心极度地渴望那些东西,看到同学们很多人都拥有那些所谓的名牌,他的心里是相当的焦虑,曾经一度埋怨过自己的家庭,他认为自己不如其他的同学有钱给自己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觉得自己在同学之间抬不起头,从而使自己和其他同学之间产生了距离,不喜欢和他们交往。

    如今消费市场中,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追逐潮流,使得许多中学生形成攀比心理。时下,已经开始弥漫一种攀比、奢侈之风,有些中学生的消费已高出自己的生活所需,但是看到许多同学打扮时髦,在攀比心的驱使下,他也开始买名牌服装、高档产品等。在这种攀比风下,那些出于家庭经济条件或是其他因素限制的学生自然而然地在物质方面落伍于其他学生,这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压力。他们在同辈群体间处于一种弱势的地位,往往还会形成自卑心理。

    (五)个人心理压力

    高三学生处于青春期,个体的生理及心理都迅速地发生着变化。中学生在生理上成长迅速,无论形体、机能还是身体素质都有了急剧的变化,出现了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伴随着身体的发育,心理上也产生了日益显著的变化。由于身体迅速发育而强烈要求独立,且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而保持儿童式的依赖性,青春期就是在这种相互矛盾的心理状态中挣扎,难免会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情绪容易波动,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另外,他们容易心理上“锁”。进入青春期,少男少女结束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孩童时代,进入了“多事之秋”。此时由于心理的不断发展,他们的情绪自控能力比孩提时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再者,青春期是长大成人的开始,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这一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漫长而痛苦的。此时,他们既非大人,又非儿童,原来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因此,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比如,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滞后的矛盾;独立意识增强与实际能力偏低的矛盾;渴望他人理解,但又心理“闭锁”的矛盾。这些都会给青春期时期的高三学生个人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