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拿孩子炒作,缺德

(2012-12-06 06:30:54)
标签:

孩子

炒作

缺德

教育

杂谈

分类: 他山之石
    2012年初冬,武汉某“汽车文化节”火了一把。不过,引发人们关注的不是汽车本身,而是3个穿着比基尼走秀的四五岁小女孩。她们的照片在网上被大量转发,随之,有关商业活动过度消费儿童,商家炒作无底线的讨论也喧嚣而上。

  报道中,主办方一再澄清,孩子们的展示并非商业活动,只是一场亲子比赛的热身;孩子家长在后悔之余,也非常委屈地表示,“是不是大人们想歪了”。这或许都是实话,但却不能证明孩子穿比基尼做车模的行为就没问题。把纯真的孩子与非议不断的车模行当联系在一起,本就容易将他们带进争议的漩涡。即便想歪的是大人,可谁又能保证,孩子在日后不会因为这些非议受到伤害?

  事实上,利用儿童进行商业营销的事件并不少见。今年7月份,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做过一项调查,在1267名受访者中,69.6%的人直言,当前社会儿童参加商业活动的现象较多。“童模”群体正在形成一条规模不小的产业链:有电视节目让孩子们打扮入时地进行成人化表演,有商家盯上孩子为自己的产品站脚助威,有机构专门培训“童模”,而家长们就带着孩子四处“赶场”。所有这些,实在太容易让人联想到“炒作”二字。

  商家求利,无可厚非。但招人不齿的是,有些人为达目标不择手段。儿童可以成为炒作工具,道德可以踩在脚下,甚至连法律都可以弃之不顾。比如,有洗车店以“比基尼美女洗车”为噱头营销;有广告公司客户经理为推广手机,开微博自称“小偷”,并公开“炫耀”其“盗窃战利品”,以赚取公众的关注度。价值观底线、道德观底线,在商家逐利的战场上,已经被一降再降,面临失守的边缘。

  “无底线营销”正改变着人们对整个社会规范的认知,以至于只要有一件“奇事”出来,老百姓就会习惯性地问一句“炒作吧”。也许这些对成年人来说,不过是看过就忘的乐子;但在笑过之余,请想想那些成长中的孩子,扭曲的价值观、道德观对他们将会意味着什么?

                                         《 生命时报》(2012年11月27日 第02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