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听假话是一种“病”

(2012-10-17 00:06:05)
标签:

假话

教育

分类: 他山之石

    唐太宗雄才大略,开辟了大唐盛世。建国之初,他胸襟开阔,敢听真话,愿纳善言。他曾下令,要把洛阳破败残旧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以备用作外地巡视行宫。这本来是小事一桩,但当时有个小官张玄素却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事不妥。并且说: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修了阿房宫,秦朝倒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这都是历史的教训。现在,国家百废待兴,国力比不上当年的隋朝,陛下却要在这个烂摊子上继续役使百姓,乱花钱财,大兴土木,这是祸不是福。

    这道奏折看起来有点小题大做。不就是修修行宫,装饰一下旅馆吗,用得着又是秦朝又是隋炀帝地上纲上线么?但是,当时的唐太宗并没有恼怒,而是把张玄素叫来请教:“卿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和夏桀、商纣相比,怎么样?”但张玄素一点面子都不给太宗,实话实说:“如果陛下真修了乾元殿,那就如同夏桀、商纣一样昏乱。”结果如大伙所知,唐太宗收回谕旨,停止修葺乾元殿,并且表扬了张玄素,同时赏他500匹丝绢。

    能做到这样,说明太宗正值“健康状态”,这些真话对他只有启示,没有伤害。然而到了他执政晚期,尤其是魏征去世后,他就不再喜欢听真话,而是对那些悦耳的假话甘之如饴。贞观十七年,发生太子废立事件,更使他疑心重重。魏征去世前曾反对更易太子,结果太子因为谋反被废为庶人,牵扯进去的侯君集被杀,杜正伦被问罪。由于魏征生前曾经对太宗说过此二人有“为相之才”,加上有小人进谗言诋毁,结果太宗不但解除了亲口答应的与魏征的儿女婚约,而且还派人砸碎了自己亲自为魏征撰写碑文的墓碑。

    这种情形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些年被查处的许多腐败分子,在走上领导岗位伊始,事业心多数是强的,头脑是清醒的,对自己要求也严格,也能听得进真话。但是随着位高权重,个人膨胀的私欲不仅没有得到自省遏制,反而在一片阿谀声中不断扩张,喜欢戴高帽子,听不进真话,“免疫功能”逐渐丧失,慢慢地病入膏肓。就像张瀚《松窗梦语》中记录的那样,当原本爱惜新鞋而小心翼翼走路的轿夫,在不小心踩进泥水坑后,由此便“不复顾惜”。人一旦“踩进泥水”,心里往往就放松了戒备。反正鞋已经脏了,于是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小节问题同样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一个人官当大了,“抬轿子”的人多了,周围阿谀奉承的多了,微恙就可能演成大疾。犯罪分子赖昌星有句“名言”:“不怕官员讲原则,就怕官员没爱好。”上有所好,下必效之。赖昌星把官员的爱好当成控制官员的死穴,困了送枕头,累了送床头,渴了送甜头,最后送上不归路。

    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今天读来仍发人深思。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祈望爱听假话者不复哀也。

                                     本文转载自《解放军报》2012年10月11日 07版,作者:谢 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