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张居正的用人原则说起
(2012-10-11 10:12:40)
明朝张居正在中国历史上算是比较有影响、比较成功的改革家之一。明神宗即位时年仅9岁,不能亲自理政。张居正升任首辅后,在皇太后李氏、司礼监太监冯保的支持下,对吏治、财政、军事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张居正改革之所以比较有成效,用人得当是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他提出的用人六原则,即“毋徒炫于虚名”、“毋尽拘于资格”、“毋摇之以毁誉”、“毋杂以爱憎”、“毋以一事概其生平”、“毋以一眚掩其大节”,对正确用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这“六原则”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要用只会夸夸其谈、徒有虚名、不干实事的人,用人不要拘于资历、学历、名望和出身等种种“格”,不要不敢用那些有能力但也有争议、有突出成绩但也有明显缺点的人,不要掺杂个人好恶来用人,不要以一时一事来决定一个人的使用与否,不要因为犯一次过错、出一次失误就一棍子把人打死。不难看出,这“六原则”言简意赅,标准清晰,见解独到,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党和军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不同时期,围绕德才兼备这个方针,提出过一些明确且各有侧重的用人原则和标准,为正确选人用人、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了基本遵循。但由于受传统观念、错误思潮和利益调整的影响,加之用人机制特别是监督机制不尽完善,在用人具体原则标准的把握上仍存在不少问题,张居正的用人“六原则”所针对的这些偏差仍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只看是否能说会道、善于造“势”;有的片面强调资历、学历、年龄、性格等;有的求全责备,使一些人才无端耗费;有的以个人好恶亲疏用人,严重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有的识人用人缺乏全面、历史、辩证的眼光,致使一些人才被埋没。这些问题如不能有效解决,必将影响甚至危害党和军队事业的科学发展,后果无疑是严重的。
人才的紧缺是最大的紧缺,人才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推动科学发展更需要科学识人用人。新形势下,党的用人方针、原则和标准都很明确,关键是要全面、科学、正确地贯彻落实好。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制度选人用人,坚决纠正用人中的求全责备、感情用事等偏差,真正让人才脱颖而出,各得其所,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如此,党和军队各项建设事业科学发展才有保障。
本文转载自《解放军报》,作者:何校生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