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应注意的问题
(2012-06-12 16:45:11)
标签:
高考填报志愿教育校园 |
分类: 高考备考 |
作者:王文槐
高考对考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考考生要进入中意的大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不仅要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而且还要填报好高考志愿。在一定意义上说,高考填报志愿是高考考试的延续。志愿填报得好,高考成绩运用得充分,进入高校学习的愿望就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实现;若志愿填报不合理,就会浪费高考分数,甚至会在高考录取中脱档落选。考生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综合多方面的信息,认真填报高考志愿,充分运好高考成绩,才能进入相应的高校和专业学习。
一、成绩分数是根本,“量体裁衣”最重要。
高考是选拔甄别性考试。在填报志愿时,高考分数是根本。随着招办高校各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的公布,每一位考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分数找到相应的批次高校。在同一批次的高校中,考生也能根据历年的录取分数,与本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比较,依据自然形成的高校排序找到适合自己的几所高校。考生也可以根据省招办公布的高考成绩排名来确定志愿区。一般来说,高考成绩排名在全省前二三百名的,可以根据成绩排名来填报志愿,录取的把握性更大;高考成绩排名偏后的考生,找到分数相对应的高校,参照本院校历年的录取分数线填报志愿;高考成绩排名居于全省中间的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更大一些,既要看排名,又要看历年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也要尽最大努力了解各方面信息,综合填报志愿。
二、兴趣爱好是依据,因人而宜最关键。
考生在选择报考志愿时,会考虑许多方面的因素,如高校排名、专业的冷热、高校所在城市的位置、未来就业情况、学费等等。在选择志愿时,最关键的是考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一个人在高校中所学的专业可能是一生所要从事的职业。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才会有兴趣持久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因此填报志愿时,考生一定要在自己喜欢的专业领域中根据分数选择院校,切不可人云亦云地跟风填报志愿。若现阶段考生还没有明确的专业倾向,可以选择未来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来填报。
三、只有看得清楚,才能填得明白。
高考填报志愿对考生对考生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不可不慎重。填报志愿,只有看得清楚,才能填得明白。在填报志愿时,考生要全面了解相关信息,做到“五看”“三问”,把相关信息烂熟于心。一看全省高考成绩的总体情况,根据成绩给自己定位。二看各高校在我省投放的招生计划及专业计划。三看与自己的高考成绩相对应的高校的具体情况,包括是不是“2+7”院校、“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省部共建”院校,院士人数有多少,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有几许,是否是合并的高校,图书馆建设如何,本科生上课在哪个校区等等。四看所选专业构成。近年来,诸多高校进行专业改并。只看院校专业的名称,很难知道专业的内涵设置;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才能搞清楚是不是自己所要学的专业。五看所圈定的几所高校历年在我省招生录取的情况。为进一步了解院校专业的相关情况,必要时还可“三问”:一问长年进行高考志愿填报咨询的学校老师或专家,二问高校在我省招生的老师,三问你所认识或知道的在该所高校就读的学生。对院校专业了解的越清楚明白,填报志愿时判断的就越准确,承担的风险就越小。
四、选择有风险,有“舍”才有“得”。
填报高考志愿难,难就难在选择有风险。若填报判断失误,会造成滑档或落选。所以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对所填报的志愿要根据本人的情况,有一个心理预期。若目标专一,一定要上某一院校或专业,志愿填报失误了来年可以重来,就可冒风险;若志在必“走”,填报志愿就要稳妥,分数留有余地,必要时还要敢于“舍”以换取“得”。
1.院校批拔高度与专业批拔高度是标杆
所谓“批拔高度”指的是超出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分值。院校的批拔高度=高校的录取平均分数线-批次录取控制线;专业的批拔高度=专业的录取平均分数线-批次录取控制线;考生的批拔高度=考生高考分数-批次录取控制线。
2.志愿有梯度,专业有冷热无好坏
我省高招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和录取。为防止高考录取滑档的情况发生,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志愿要有一定的梯度,应按照“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的原则来考虑志愿的分配,志愿之间要有梯度,各志愿之间最好拉开一定的分数距离。
高考志愿填报,专业是很关键的一步,要根据对自己的能力、成绩的估计,综合考虑个人、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来选择专业。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为了适应科学、社会、经济等的发展形势的需要,也为了与国际教育体制接轨,相继进行了本科专业设置的调整。院校专业的“冷”与“热”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而且在一定时期以后,它们可能互相转换。选择专业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兴趣特点和专业性质,还要考虑自己是否具备该专业的学习潜力。
3.处理好选院校与选专业之间的关系
考生对自己的高考成绩和高考志愿都有一个心理预期。在高考成绩一定的情况下,填报志愿很难做到院校专业两全其美。有时在院校和专业之间,就要选择以院校为主还是以专业为主。名院校的“冷”专业或新组建专业,因名校强大的科研实力有发展的前景,个别院校的一些专业因在全国数一数二而非同“一般”。
4.
高考填报志愿时,考生一般都遵循高考成绩效益最大化原则,但有时也很难实现。成绩效益最大化就意味着承担的风险更大,所以填报志愿时,我们建议考生“分有所值,留有余地”,把所留的“余地”放在专业的选择上,可能更有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
5.填报细节不应忽略
高考填报志愿关涉了国家省市的招生政策和高校办学的方方面面,因此,省招办和各高校对考生的报考根据招生政策、院校及专业要求,有许多细致的规定和说明。如一些院校或专业对考生有应届生与往届生的限制、语种有限制、单科有要求、英语有口试面试、性别有要求、年龄受限制、专业志愿有要求、院校补充规定、身体有要求等等。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认真研读相关的政策及要求,防止不注意细节而影响录取的情况发生。
6.防止“高分撞车,热门扎堆”
高考填报志愿每年总有“高分撞车,热门扎堆”现象发生。“撞车”“扎堆”必然使成绩低的考生滑档,因此填报志愿时要多一些理性,不妨反其道而行之,“热”的院校或专业“冷”处理,“冷”的院校或专业“热”对待。或者说别人“热”我“冷”,别人“冷”我“热”,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7.抢抓征集志愿,把握最后机会
征集志愿是我省去年开始实施的补录办法。实践证明,这是利于考生、利于高校的好办法。不少滑档考生因为抢抓征集志愿,搭上了高招录取的“末班车”。在滑档的情况下,考生要密切关注征集志愿征集志愿的时间、院校和专业,为自己把握住当年进入高校读书的最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