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震撼心灵的演讲不需要无谓的掌声
(2012-04-07 08:23:02)
标签:
演讲共鸣思考掌声听众教育 |
分类: 他山之石 |
作者:蔡顺华
按照常理,这场演讲应该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结束,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家静静地起身离场,没有掌声,只有反思……是思想的重量和精神的力量让所有的听众陷入了思维的追索之中,以致于忘记了鼓掌。掌声最多的演讲就是最好的演讲吗?这样的演讲,是成功还是失败?苦苦思索之后,忽然间有拨云见日之感。
看了刘亚洲政委的演讲之后,我恍然明白,如果单从现场效果来讲,“时而被掌声打断的演讲”也许是成功的,但假如要从演讲的功能与本质来讲,它可能就是失败的!因为它并没有给听众带来任何精神的洗礼、思想的教益,甚至些许新鲜的观点、有用的知识。
认识到这些,我进而略微有些底气,并由此追问那些以“掌声雷动”来衡量演讲效果,甚至自鸣得意的“家”们:你做了那么多场演讲,哪一场能和刘亚洲政委这一小时的震撼力相比?你一场演讲200多次雷鸣般的掌声,以一次雷鸣般的掌声30秒计算,你还有时间演讲吗?听众都去鼓“雷鸣般的掌声”去了,他们还有时间听讲和思考吗?不能引发听众思考的演讲,即使每一次掌声都是雷鸣般的,那不是过眼烟云吗?不断做过眼烟云般的演讲,没有在听众的脑海中划过一丝痕迹,发不出自己的声音,扬不起一角精神的大旗,这样的演讲掌声再多,有意思吗?这样的演讲者,即使演讲场次再多,就能成为人民和时代需要的演讲家?
演讲固然需要共鸣,演讲家当然渴望掌声,这很正常。但真正的共鸣和掌声,要靠思想智慧、真情睿语去激发,决不能像某些二人转演员那样“不给掌声不开讲”去索取掌声,更不能像某些商家在街头搞的促销表演那样,以近乎献媚的姿态去挑逗、刺激听众的神经,寻求低级趣味的尖叫和廉价的共鸣——若如此,这还叫演讲吗?没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只去寻找短暂的现场效果,能让自己的演讲余音绕梁吗?
不能引发听众思考的演讲等于零,最震撼心灵的演讲不需要无谓的掌声!中国新时期演讲事业的开拓者、恩师邵守义先生曾经有言:“演讲者向群众传播真理、传授知识、介绍各方面的情况、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正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听众拿出自己宝贵的时间听讲,目的正是从演讲中获得价值,解决实际问题。”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那些没有思想、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演讲,都是在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为没有思想的演讲不厌其烦地鼓出雷鸣般的掌声,岂不就是在侮辱自己的智商、空耗自己的时间和生命?
还是让我们去好好琢磨刘亚洲政委演讲的那堂党课吧。听众在听你的演讲之后,不是拼命的鼓掌,而是默默起身,在反思中静静离场,这也许是对演讲者一种更高境界的奖赏!